颗粒类型

全部
551条
析出资源
460条
图表
91条

检索条件

共 551 条 2 / 37
16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我市剧种比较丰富,有闽剧、越剧、北路戏、四平戏、杖头木偶戏、平讲戏等,北路戏、四平戏、平讲戏还是全国独有的地方戏剧种,但是这几个“人无我有”的稀有剧种和剧团的处境都处于濒危状态。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抢...
17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于明朝嘉靖年间发源于安徽徽州,是一古老剧种,有“古代戏剧活化石”、“明代四平腔遗响”之誉。明末从江西传入屏南龙潭村,至今已有300多年。
18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北路戏”俗称“乱弹”,由于主要乐器为长膜笛,故又名“横哨戏”,流行于寿宁、古田、屏南、福安、蕉城、周宁等地。清嘉庆年间,寿宁县廷家洋村创办北路戏班,并经常到外地演出,在闽东名噪一时。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成立于1960年10月,是全国唯一的北路...
19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源于明末清初的“驮故事”,因表演时小演员化装成戏中角色,由大人驮在肩上,敲锣打鼓边走边演,故又称“肩头棚”,它是闽剧的前身之一,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屏南、古田、宁德、福安、柘荣等地。这种民间小戏比较简单原始,后来在唱腔上吸收民...
20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闽剧是福建地方戏中的大剧种,也是宁德市的大剧种,解放后,闽东九个县市区中,专业闽剧团共有6个,分别是蕉城区闽剧团、古田县闽剧团、福安市闽剧团、霞浦县闽剧团、周宁县闽剧团、屏南县闽剧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了古田闽剧团,其他县市的闽剧团基...
21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越剧是浙江大剧种,清光绪三十二年形成于浙江嵊县,时称“的笃班”或“小歌班”。20世纪20年代开始传入闽北,当地观众称它为“嵊戏”。抗日战争时期,越剧在闽北广为流行,从50年代到60年代,福建全省有20多个越剧团,遍布于闽北、闽西乃至闽南地区...
22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投身于闽东戏剧事业的人为数不少,但由于戏剧不景气,政府财政投入少,剧团处境困难,导致这一时期剧目创作下滑。一是创作队伍不断萎缩,剧作者或退休、或流失,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30多人下降到不足10人。目前尚在继续创作的主要剧作者...
23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由于戏剧不景气,戏剧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当地政府足够的重视,仅在部门内或剧团内部,采取有限措施,以缓解戏剧人才的青黄不接问题。2008年10月,赖玲珠又被列为福建省首批14名签约剧作家之一,由福建省文厅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进行为期两年的签约创...
24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机制,我市地方剧种的保护工作也摆上政府议事日程,财政投入增大,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成效显著。
25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宁德戏剧组织机构宁德市剧目工作室、宁德市戏曲班、宁德市戏剧家协会。
26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音乐舞蹈创作与演出、音乐舞蹈理论研究与文献出版、音乐舞蹈活动、音乐舞蹈协会与社团组织等内容。
27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宁德市音乐舞蹈事业,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文联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音乐舞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级、省市级的音协会员比以往人数增多,各类的音乐活动、赛事频频开展,各类的音乐创作作品和音乐表演人才在...
28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宁德市1999-2007年音乐舞蹈创作与演出。
29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宁德市1999年-2007年音乐比赛获得的荣誉奖励。
30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宁德市舞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伴随着业余和专业两支队伍的共同成长而形成的。本节介绍1993年至2008年社会舞蹈和专业舞蹈作品创作、演出、获奖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