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闽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02
颗粒名称: 四、闽剧
分类号: J825.57
页数: 2
页码: 14-15
摘要: 闽剧是福建地方戏中的大剧种,也是宁德市的大剧种,解放后,闽东九个县市区中,专业闽剧团共有6个,分别是蕉城区闽剧团、古田县闽剧团、福安市闽剧团、霞浦县闽剧团、周宁县闽剧团、屏南县闽剧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了古田闽剧团,其他县市的闽剧团基本实行班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市场演出道路。福安、蕉城、霞浦、周宁等地的闽剧团已被个人承包,自负盈亏,原有演职员大部份流失,财产损失很大,演出水平下降,无法进行精品创作。其中办得较好的是霞浦县闽剧团,曾经十分红火,但1996年发生车祸后逐渐衰弱。屏南闽剧团已名存实亡,全团目前在编在岗人员仅剩1人。
关键词: 宁德市 文化事业 地方剧 闽剧

内容

闽剧是福建地方戏中的大剧种,也是宁德市的大剧种,解放后,闽东九个县市区中,专业闽剧团共有6个,分别是蕉城区闽剧团、古田县闽剧团、福安市闽剧团、霞浦县闽剧团、周宁县闽剧团、屏南县闽剧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了古田闽剧团,其他县市的闽剧团基本实行班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市场演出道路。福安、蕉城、霞浦、周宁等地的闽剧团已被个人承包,自负盈亏,原有演职员大部份流失,财产损失很大,演出水平下降,无法进行精品创作。其中办得较好的是霞浦县闽剧团,曾经十分红火,但1996年发生车祸后逐渐衰弱。屏南闽剧团已名存实亡,全团目前在编在岗人员仅剩1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对文化工作有所加强,但艺术团体的改革工作依然步履艰难,剧团的工作仍有积重难返之势,有些剧团正在努力加强建设,争取恢复演出,如福安市闽剧团,但全市闽剧团目前只有古田闽剧团充满生机,独树一帜。
  古田县闽剧团是一个优秀的专业剧团,在众多剧团身陷困境难以为继时,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该团领导班子得力,管理有序,演员阵容整齐,拥有林丽华、陈子荣、江建基、曾美仙、刘智南、李青等为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还有优秀导演林汉湘、余根良。该团设备良好,各演出部门人员基本完整,讲究演出质量,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演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剧目,如《红罗衫》、《楚宫恨》、《狸猫换太子》、《飞剑传书》、《李代桃僵》等,都是久演不衰、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该团无论是演唱水平还是受欢迎程度,不仅位居我市各剧团之首,而且饮誉福州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当年演出场次总被抢定一空,预先定购的演出场次要排在三年之后。有些村民为了定到演出场次,甚至半路拦抢“戏箱”,剧团演出盛况可谓红火。
  该团十分重视精品创作,在长期积累许多优秀剧目的基础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继续保持着这种优势。1993-2007年,先后创作了《红罗衫》、《英雄与逃犯》、《陈靖姑》,分别参加福建省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三届戏剧会演,分别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尤以《红罗衫》获奖最高。
  该团十分关注人才培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于1995年招收了13名学生,送到福建省艺校就读。毕业后,其中的姣姣者就成为剧团的台柱,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该团还善于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团风好、管理严、艺德高、作风正,成绩斐然。1992年,曾应邀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艺术表演团体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剧团代表。 该团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但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档案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机制,拉开距离,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近年,古田县人民政府对该团的财政补贴有所增加,该团每年的演出场次均在300场左右,戏资也较其它团高,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演职员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该团这一时期的领导班子:团长余根良、江建基;副团长刘智南、余根衡、陈松太、陈兰方;党支部书记林汉湘、林丽华、余根良、陈子荣。

附注

古田县闽剧团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