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655条
析出资源
1254条
图表
40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655 条 4 / 111
4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距今约8.5亿年前的元古代拉伸纪以前,境内处于动荡的海盆环境,气候温暖,火山喷发频繁,漫长的元古代接受了厚度逾万米的海相沉积。距今约8.5亿-6.3亿年前的元古代成冰纪,沉积物在晋宁期变质构成结晶基底。强烈的晋宁造山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复式隆起...
4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出露面积广,总面积约2148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48%,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豆子坪、上庄一带,中部岭下湾、征村一带,南部白石岗、五梅山一带,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厚度大于8609米,白下而上可分为计林组、安乐林组、修水组,其中修...
4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构造运动 20世纪70年代末,江西省区域地质野外调查发现,修水县城北观音阁及茶舍封浪洞的双桥山群地层中有一个可以连接的地层不整合界面,此界面之下为倾角很陡褶皱明显的浅变质岩地层,命名为九岭群。此界面之上为倾角较缓的一套沉凝灰岩、粉细屑沉凝灰...
4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修水属江南山地丘陵地貌,在江西省地貌区划中为赣西北中低山丘陵地区。县境西北为幕阜山脉,东南为九岭山脉,中部腹地为低山或丘陵,修河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发育河谷阶地。地势周围高中问低,形成向东北开口的盆地。
5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经过修水运动和晋宁运动,地层强烈褶皱上隆,经受变质,形成幕阜山和九岭山复式背斜。在后期断裂构造期,又遭受北北东向断裂的横切或斜切,一方面地层刚度很强,另一方面义是横向的薄弱地带,使修水南北两处的山地地貌中形成锯状特征。就地貌成因而言,侵蚀地...
51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地貌形态
52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山绝对高程1000米以上,相对高程大于500米。主要由双桥山群变质岩及晋宁、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侵蚀切割剧烈,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谷深狭,水流湍急。分布于县境四周,由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主要山体组成,如北部的大湖山、太阳山区域和南部的操兵场...
53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高丘陵绝对高程300 - 500米,相对高程200 - 300米,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也散布有花岗岩体,岩石风化剥蚀强烈,多残留风化基岩碎屑。丘顶钝秃,谷底趋宽,地形坡度较缓,溪河落差大。分布在修河干流及风化剥蚀剧烈的地域。总面积约9...
54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河谷阶地沿修河及其一级支流两岸断续发育一至三级阶地,由第四系冲积物形成。绝对高程100米左右,一级阶地最发育,分布于渣津至太阳升一带的修河干流两岸及山口至征村一带,由全新冲积层组成,阶面平坦,微向河道倾斜。二级阶地仅见于太阳升、义宁、马坳、...
55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岩溶低丘陵主要分布在四都至三都石灰岩地区,东岭石芽地貌是突出特征区,但范围有限。布甲、大椿、全丰一带局部地方的溶洞、溶斗也是溶蚀地貌的表现,均不甚发育,范围有限。
56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山脉
57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幕阜山脉横亘于县境西北,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双桥山群变质岩及燕山、印支期混合花岗组成。在境内从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部太阳山,横跨白岭、全丰、大椿、溪口、港口、布甲,全长约90千米,形成修水县与湖北通城、崇阳、通山...
58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九岭山脉斜跨县境东南面,南人铜鼓,东出武宁、靖安,是修河与锦江的分水岭。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双桥山群变质岩与晋宁、澄江期斜长花岗岩构成。境内东起修水、武宁、靖安三县交界处1712米的无名高峰,南至修水、铜鼓、宜丰三县接壤处1204米的无名山...
59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修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受地貌形态影响,山地垂直气候明显。1986 - 2008年,年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均气温16. 8。C,年均降水量1606毫米,年均无霜期254天...
60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候温划分法,以5天为一候的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候平均气温10 - 220C为春季,高于22℃为夏季,22 - 10。修水春季平均天数75天,夏季平均天数104天,秋季平均天数63天,冬季平均天数123天。春季冷暖空气交会频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