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貌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貌特征
分类号: Q1
页数: 1
摘要: 经过修水运动和晋宁运动,地层强烈褶皱上隆,经受变质,形成幕阜山和九岭山复式背斜。在后期断裂构造期,又遭受北北东向断裂的横切或斜切,一方面地层刚度很强,另一方面义是横向的薄弱地带,使修水南北两处的山地地貌中形成锯状特征。就地貌成因而言,侵蚀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溶蚀地貌均有发育,且互为作用,互为存在。地貌发育深受地质构造影响,褶皱与断裂构造控制着地貌形态的排列与分布。县境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西北幕阜山脉和东南九岭山脉呈合抱之势,使腹地构成一向东北开口的盆地。全县最高点在县境东部的山门峡,海拔1716.5米。最低点在东北修河出境处港口,海拔75米。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地貌

内容

经过修水运动和晋宁运动,地层强烈褶皱上隆,经受变质,形成幕阜山和九岭山复式背斜。在后期断裂构造期,又遭受北北东向断裂的横切或斜切,一方面地层刚度很强,另一方面义是横向的薄弱地带,使修水南北两处的山地地貌中形成锯状特征。
   就地貌成因而言,侵蚀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溶蚀地貌均有发育,且互为作用,互为存在。地貌发育深受地质构造影响,褶皱与断裂构造控制着地貌形态的排列与分布。地貌发育过程中侵蚀和剥蚀作用强烈,中低山地区切蚀深度大,地表破碎,起伏悬殊,丘陵地区则普遍存在剥蚀面。复杂的地貌形态,深刻地影响着水文网的分布,制约着土壤、植被的发育过程,决定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热资源的重新分配。
   县境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西北幕阜山脉和东南九岭山脉呈合抱之势,使腹地构成一向东北开口的盆地。全县最高点在县境东部的山门峡,海拔1716.5米。最低点在东北修河出境处港口,海拔75米。高程差1641.5米。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