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层
分类号: Q1
页数: 2
摘要: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出露面积广,总面积约2148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48%,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豆子坪、上庄一带,中部岭下湾、征村一带,南部白石岗、五梅山一带,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厚度大于8609米,白下而上可分为计林组、安乐林组、修水组,其中修水组分布范围广,岩性主要为板岩、砂质板岩、变余石英细砂岩、变余粉砂岩,厚度3739米,是饰面用板岩的主要赋存层位。晚元古界震旦系 主要出露于北部港口、中部板山一带,分下统和上统。下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北部香炉山、中部北岸、竹坪至庙岭等地。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地质

内容

沉积岩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出露面积广,总面积约2148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48%,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豆子坪、上庄一带,中部岭下湾、征村一带,南部白石岗、五梅山一带,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厚度大于8609米,白下而上可分为计林组、安乐林组、修水组,其中修水组分布范围广,岩性主要为板岩、砂质板岩、变余石英细砂岩、变余粉砂岩,厚度3739米,是饰面用板岩的主要赋存层位。
   晚元古界震旦系 主要出露于北部港口、中部板山一带,分下统和上统。下统南沱组、莲沱组并层,莲沱组砂岩是一套滨海相碎屑沉积;南沱组为一套冰川沉积,主要是冰碛砾岩。厚度319 - 697米。上统灯影组与陡山沱组并层,下部陡山沱组为硅质及钙质页岩;上部灯影组为灰岩、硅质岩夹少量炭质页岩,厚度67 - 87米。
   下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北部香炉山、中部北岸、竹坪至庙岭等地。分下、中、上统。下统王音铺组与观音堂组并层:下部王音铺组为一套半封闭浅海一泻湖相硅质有机沉积,为一套黑色岩系,由炭质页岩夹少量硅质页岩组成,厚度19 - 51米;上部观音堂组由低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组成,厚度114米。中统杨柳岗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由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及钙质页岩组成,厚度183 - 310米,可作制灰用灰岩及建筑石料用灰岩。上统华严寺组与西阳山组并层: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下部华严寺组以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厚度180米;上部西阳山组由泥质灰岩、粉砂质页岩夹石灰岩透镜体组成,厚度208米。
   下古生界奥陶系该系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分布于北部洞下、大岩下一带,东北部溪口、抱子石一带,分下、中、上统。下统印渚埠组与宁国组并层:下部印渚埠组以灰绿、青绿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厚度368 - 476米;上部宁国组以页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厚度76米,下统页岩比较稳定,宜作砖瓦用原料。中统胡乐组与砚瓦山组并层:下部胡乐组由黑色页岩组成,厚度8米;上部砚瓦山组由灰色瘤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厚度6 -10米,上统黄泥岗组与五峰组并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组成,厚28米,页岩宜作砖瓦用原料。
   下古生界志留系该系地层发育齐全,主要出露于北部洞上、东北部新湾、西坑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碎屑沉积砂页岩地层,岩性为砂岩、粉砂岩、页岩,沉积韵律明显,厚度3334 - 4984米,砂页岩宜作砖瓦原料。
   上古生界泥盆系一石炭系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发育不全,泥盆系只出露上统五通组,石炭系仅见中统黄龙组。五通组、黄龙组并层:仅出露于东部西坑附近之石岭源、李家山一带,呈剥蚀残留状分布,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厚度小于15米;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岩性主要为灰色泥质灰岩、灰白色结晶灰岩,厚度小于7米。
   上古生界二叠系 该系地层发育齐全,出露于县境东部四都窝头、大坪一带,呈近东西向分布,分下统和上统。下统栖霞组、茅口组并层:栖霞组下段为石英质砂岩、砂砾岩、砾岩夹灰岩透镜体,局部夹煤层。上段为厚层状灰岩,质地较纯,可作水泥用灰岩或饰面用大理石,该组厚度68 - 71米。茅口组下段为沥青质页岩及薄层石灰岩互层,上段为含燧石结核灰岩及纯质灰岩,灰岩最大厚度达103米,质纯,可作水泥用灰岩或饰面用大理石,该组厚度91 - 267米。上统龙潭组、长兴组并层:龙潭组下段为炭质页岩、泥质页岩,上段为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72 - 172米;长兴组由厚层状灰白微带红色纯质石灰岩组成,厚度12 -18米。本组灰岩质地较纯,可作水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石。中生界三叠系该系地层发育不全,仅见下统大冶组,出露于东部清水崖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厚度45 - 78米。下段为薄层泥质石灰岩与钙质页岩互层,上段为中厚层状白云质石灰岩,可作建筑石料用灰岩或饰面用大理石。
   新生界第三系该系地层比较发育,分布面积428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9%,出露于龙门、渣津、三都、征村等地。始新统武宁群为一套河流相、河湖相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钙质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等,厚度1479 - 2095米。泥岩、粉砂岩可作砖瓦用原料。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修河及其主要支流两侧,可分为下更新统赣县组、中更新统进贤组、上更新统新港组、全新统联圩组。其中进贤组的网纹红土及红色黏土层厚4 - 15米,可作砖瓦用原料。
   岩浆岩
   境内岩浆岩出露面积966平方千米,占县域面积的21%。中元古代晚期发生较大规模双峰式火山活动,晋宁早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九岭大型复式花岗岩基,中新生代发生酸性~中酸性岩浆多次上侵活动,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岩体。
   晋宁期岩浆岩分布于东部黄沙、潭溪一带和南部漫江、沙洲一带,有互桥里单元、会埠单元,单元的主期岩石为富铝的花岗闪长岩,属晋宁早期造山同碰撞陆壳重熔花岗岩一晚造山S形花岗岩。 燕山期岩浆岩燕山期岩浆主要出露于东部黄沙、西部白岭、北部香炉山一带,可分为晚侏罗世九仙汤单元、丫髻山单元,早白垩世任家山单元、恒泥田单元,晚白垩世流坑单元。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有钨、锡、金、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和高岭土、石英、长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丫髻山单元呈岩株或岩瘤状,出露于东部黄沙一带的风化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或二云母花岗岩形成砂质高岭土矿;任家山单元呈岩基状,分布于西部白岭一带,部分地段岩石结构致密,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分布较均匀,颜色与花纹协调稳定,可作饰面用花岗岩。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