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305
颗粒名称: 幕阜山脉
分类号: Q1
页数: 1
摘要: 幕阜山脉横亘于县境西北,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双桥山群变质岩及燕山、印支期混合花岗组成。在境内从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部太阳山,横跨白岭、全丰、大椿、溪口、港口、布甲,全长约90千米,形成修水县与湖北通城、崇阳、通山三县的天然屏障。该山脉在县境边界有海拔1000米以上跨界山峰28处,有黄龙山、白米山、狮子山、凤形山、将军塝、大湖山、筲箕岭、三峰尖、九曲岭、饭箩尖、九龙山、三界尖、高塘山、老虎头、八角尖、白沙尖、太阳山等主要山体。幕阜山脉有五条支脉向南延伸,其中东西二条沿县界展布,三条直入县境中部。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山脉

内容

幕阜山脉横亘于县境西北,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双桥山群变质岩及燕山、印支期混合花岗组成。在境内从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部太阳山,横跨白岭、全丰、大椿、溪口、港口、布甲,全长约90千米,形成修水县与湖北通城、崇阳、通山三县的天然屏障。该山脉在县境边界有海拔1000米以上跨界山峰28处,有黄龙山、白米山、狮子山、凤形山、将军塝、大湖山、筲箕岭、三峰尖、九曲岭、饭箩尖、九龙山、三界尖、高塘山、老虎头、八角尖、白沙尖、太阳山等主要山体。 幕阜山脉有五条支脉向南延伸,其中东西二条沿县界展布,三条直入县境中部。
  第一支脉从布甲东北部的太阳山起,跨布甲、新湾2乡,沿修水与武宁县界构成杭口水与武宁船滩水的分水岭。至四都北部分为2支:主支南人四都镇的南岭山,余脉延伸至县城凤凰山;次支沿县界东延,形成船滩水与四都河的分水岭,多剥蚀为丘陵。该支脉有牛尾尖、四方垴、仙姑崖等主要山体。
  第二支脉从港口北部的老虎头起,斜跨布甲,沿溪口、新湾界至上杭北部,余脉延至杭口镇内,构成杭口水与溪口水的分水岭。该脉有香炉山、轿顶山、九龙山等主要山体。
  第三支脉自大椿北部的九曲岭起,延溪口、大椿、马坳、西港4乡镇界展布,余脉延至大石口,构成溪口水与杨津水的分水岭。该支脉有张澄湖、雷峰尖、千坳岭等主要山体。第四支脉自全丰与大椿交界处大湖山起,沿全丰、大椿、古市边界伸入渣津镇,构成杨津水与磉口水的分水岭。余脉延至太平岭,并被磉口水切割。该支脉有黄鹤尖、雨水尖、桃峰山、杨梅尖、岛石尖等主要山体。
  第五支脉自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黄龙山起,沿修水县与湖南平江县界逶迤至修水、平江、铜鼓三县交界处,并继续南伸。此脉被泪水、渎水,余锻河3处切割,在县境边界有白云庵、狮子岩、龙障山、东阳山、鸡笼山、陡角尖、凤凰尖等主要山体。从凤凰尖又分出一支折回,大体沿东港、复原、程坊之界延伸,构成东津水与东港水的分水岭。该分支有大龙山、苦菜尖、明山、吕杨斗、杨梅尖等主要山体。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