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87条
析出资源
1622条
图表
9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587 条 8 / 173
10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地表水资源较丰富,昌江、南河是发展城市供水的主要源泉。生产、生活用水均依靠人力肩挑手提,常年饮用未经处理的江河水或地下水(井水)。城区居民密积区多集资凿井,采用木桶栓以绳、杆等方式取水。1959年以来,先后建成3座自来水厂,至1985...
10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公共汽车管理所更名公共汽车公司,公交车增至6辆。此后,公交车辆逐年增加,50-60年代的车辆已淘汰更换,增添了绞接车(通道车)、中小面包车、出租轿车等多种车型。1984年,公共汽车公司更名公共交通公司。1985年,共有公共汽车8...
10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的城市燃气事业是80年代初起步的;气源主要有焦化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陶瓷工业燃气,余气可供民用;后者为城市民用燃气。
10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描写了景德镇园林建设、 街道绿化建设、花木生产 、市树市花建设灯内容。
11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年间,景德镇除有莲花塘风景区为一敞开式公园外,还建有两座私人园林,一座是位于镇的南端西瓜洲畔的太白园,系广东富商李子衡耗资8万银元,费时5年,于1932建成,全园面积号称百亩,园中广植各种名贵花草树木,建有茶馆、酒楼、剧场、别墅等楼台亭...
11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目次
街道绿化1949年,景德镇的公共绿地除莲花塘风景区外,仅有2.7公顷,中山路、中华路有零星行道树约200余株。
11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目次
苗圃解放前,景德镇没有专门的苗木生产基地,只有少数的私人庭院花、苗圃。50年代初,园林管理部门在莲花塘开辟丁一个小面积的花圃。1956年,先后在白云寺(现第一医院内)和枫树山辟建了两处苗圃,面积分别为15亩和33亩。1959年,白云寺苗圃改...
11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目次
1985年6月21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的通知。经从10个地区和部门收到的237张有效选票统计,樟树、茶花分别以91和54票名列耪首。1985年9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命名樟树为景德...
11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环境卫生主要·描写了景德镇城市卫生设施建设、街道清洁、清洁管理队伍等内容。
11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公共厕所民国时期,景德镇的厕所均为“两块板一个蹲位”的雨棚粪坑式厕所,多分布于里弄,约有400余个,2000余个蹲位,其中男女分开的公厕有85个,847个蹲位。所有厕所均无照明设施。50年代开始,一部分旧厕淘汰,部分旧厕陆续改建成砖木结构的...
11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街道清洁民国时期,景德镇约有20名清道工承担镇内8.23万平方米街道的清扫,其薪金由临街店户捐米开支。街道每日清扫一次,清运工具为人力独轮车,垃圾集中倾倒在昌江沿岸,待涨水时冲走。当时,民用燃料均为木柴,其积集的炭灰由波阳等邻县的农民进城用...
11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负责街道清扫的清洁队归浮梁县警察局管理,厕所粪便则由各粪商组成的“春园公会”管理。
11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城市建设管理主要描写了景德镇行政机构、城市规划管理、城建资金管理、城建管理法规等内容。
11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景德镇的城市建没由浮梁县知事直接掌管。民国26年(1937年)7月,由县政府第:之科主管教育、建设。27年6月,增设第四科(建设科)。除科长、科员外,还没有技士2人。建设科科长规定要有大专学历,并必须是农科、工科或其它理科专业毕业...
12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景德镇仅有少数的房地产归政府部门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市的城市建设实行统广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各种工程的新建或扩建,均由市城建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