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65条
析出资源
128条
图表
37条

检索条件

共 165 条 1 / 11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书名页
3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版权页
4
前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前言
5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目次
6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区。在迁徙和拓荒的过程中,畲族人不仅发展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本文将概述畲族的族称与族源,介绍古代及近现代畲族社会的发展,并探讨畲族地区的自然经济与人文历史环境。
7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主要世居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畲族曾是一个聚居的民族,有共同的地域、经济生活、语言和文化心理。自唐末开始,畲族人逐步离开粤、赣、闽三省交界地,向北迁散,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这一分布特点使畲族人同...
8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人的族称历史演变,从“山哈”“蛮”“蛮僚”“峒蛮”“峒僚”到“畲”或“崇”,再到现代的“畲族”。文章详细描述了“畲”字的意义和来历,以及畲族人勤劳勇敢的山地农耕族群的特点。最后,文章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56年12月...
9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述了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畲族的发展历程。在隋唐时期,畲族先民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组成群体,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晚期封建社会。而在明清时期,畲族经过长期的迁徙,在闽、浙、赣、贵、粤、湘、鄂、皖等省的山区定居下来,学...
10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畲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未解之谜,包括畲族的族源问题、图腾文化、与汉族的关系以及语言等问题。由于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族文献的零散记载也有限,因此对畲族的考古发现非常匮乏。目前学界对于畲族的族源问题存在多种观点,而畲族传说则表达了他们...
11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尽管畲族的早期历史仍有许多疑问,但学术界对畲族历史发展的大致轮廓已有基本认识。畲族先民在隋朝时期(6世纪末至7世纪初)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组成群体,至今仍有两三百个带有“畲”字的自然村落。畲族社会在唐以后受到汉族文化影响,从原始社会直接进...
12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是畲族大迁徙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畲族人经过长期的迁徙后,在闽、浙、赣、贵、粤、湘、鄂、皖等省的山区定居。畲族人的迁徙频繁、广泛且线路复杂,他们到达新的居住地后,多在自然条件艰苦的山区或半山区安营扎寨。在从事定居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13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畲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以及这些因素对畲族服饰的影响。畲族主要分布在浙闽地区的山区,地形崎岖,气候湿润。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狩猎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畲族服饰短小精干,便于山间...
14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浙闽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走向自东北到西南。该地区畲族人主要分布在浙南和浙西南山区的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以及闽东沿海的丘陵台地和坚硬岩体地质山地。这些地区山峦奇特、树木葱郁,地理环境险绝艰难。畲族人的服...
15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正文
畲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狩猎和采集。他们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粟、薯、黍等作物。为了生计,畲族人还从事采薪、挑担、抬轿等副业。畲族人居住的山区矿藏丰富,他们有采矿采石的传统。畲族人种植的苎麻和蓝靛在服饰制作中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