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畲族地区的自然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447
颗粒名称: 一、畲族地区的自然地貌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浙闽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走向自东北到西南。该地区畲族人主要分布在浙南和浙西南山区的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以及闽东沿海的丘陵台地和坚硬岩体地质山地。这些地区山峦奇特、树木葱郁,地理环境险绝艰难。畲族人的服饰短小精干,便于山间行走劳作,而浙闽一带的畲族人还习惯穿着绑腿。这些地理环境特点对畲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服饰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环境 服饰风格 畲族

内容

浙江和福建是相邻的两个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也是自东北到西南,主要的山脉有位于浙江的南北雁荡山、位于福建的太姥山以及位于两省交界处的仙霞岭。两省交界处的浙南与闽东北的山地丘陵地带是畲族人的主要分布区域,境内层山叠嶂,峰峦起伏,丘陵密布,正是这一片茂密的山林孕育着以游耕狩猎为生的畲族人。
  浙江省的东边与东海相邻,安徽和江西在其西边,福建在其南边,江苏和上海在其北边,其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全省的畲族乡(镇)有18个。浙江省畲族分布的主要区域在浙南和浙西南山区的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地形以中等山为主,间有丘陵与小面积的河谷盆地,山势高峻,连绵起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畲族人多数居住在中低山的山腰或山脚。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有17个畲族乡。福建省内的畲族人分布在闽江以北较为密集,尤以闽东最为集中。畲族人所居之处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闽东的畲族人基本分布在距离海岸线6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带,这给人们造成闽东畲族人不是居住在山区地带而是海边的错觉。实际上,从闽江出海口北至闽东东北隅、瓯江出海口的沿海地带是狭窄的沿海丘陵台地,其内侧是坚硬岩体地质山地。除了霞浦县的一半县境是沿海丘陵台地,福鼎、福安、宁德、罗源、连江诸县市,大部分属于坚硬岩体地质山地。这一地域恰恰是畲族人在闽东的主要分布地带,地貌类型以高丘为主,其次是低丘和平原,山地呈零星分布。顺昌、闽侯、莆田、南平一带属于山间盆谷区,山地广大,还包含福安、宁德、古田、政和县(市)的大部以及福鼎、霞浦、建瓯、南平、闽清、闽侯、福州、连江、罗源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山间盆谷散布全区,镶嵌在不同海拔高程上,农田和聚落集中分布,丘陵所占的比重不大。
  浙闽地区畲族聚居地,除县乡级较大的行政村外,大多数畲村都要经过曲折回转的盘山路方能达到,山路多急弯,路上常可见山石滑坡所留下的碎石土块,一些村子只有通过包车或搭载当地人的摩托方可到达,行走在路上常可见远方山顶云雾缭绕。这些地方山峦奇特,树木葱郁,多临峡谷悬崖、深沟险壑;虽溪流回绕,但由于地势原因属于山地性河流,溪水自山谷奔流而出,溪涧湍急且多险滩,水量充沛清澈。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对于常年在此劳作生活的畲族人而言,地理环境可谓险绝艰难。这种深山密林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畲族服饰短小精干的风格,便于山间行走劳作。与我国多数南部山区少数民族一样,畲族人服饰下装多着短裙或长裤而非袍服,浙闽一带的畲族人习惯穿着绑腿,也是为了适应山路行走。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