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437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老民族,其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畲族传统服饰的精美图案、制作工艺和独特色彩反映了畲族的社会特征、服饰美学、历史文化,展现出畲族人鲜活的个性、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风俗人情。对于畲族服饰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研究必须要结合畲族历史发展、迁徙过程和人文环境进行分析,从其族群的发展脉络上亦可探寻服饰演进发展的轨迹。
本书围绕“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展开探讨,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内容包含畲族族称与族源概述、古代及近现代畲族社会发展、畲族地区自然经济与人文历史环境、畲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及物质生活;第二章研究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内容囊括了畲族服饰的审美思想、风格特征、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第三章探讨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及其特性、畲族服饰的艺术特征、畲族服饰的文化变迁历程;第四章从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畲族服饰的男装与女装、各地畲族凤凰装的形制、其他畲族服饰配件以及畲族凤凰装的文化特性与自觉改革进行阐述;第五章研究了畲族服饰中银饰的制作工艺及其传承发展,对畲族银饰的分类与纹样,传统畲族银器的纹样,传统银饰制作工艺的解读,畲族银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及畲族银饰蕴含的民族情结进行了探讨;第六章主要对畲族服饰中彩带的制作工艺及其传承发展展开讨论,内容包括畲族彩带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以及畲族彩带在当代设计中的传承发展;第七章探索了新时期畲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与活态保护,内容涵盖新时期畲族服饰制作工艺概观、新时期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发展现状与传承问题分析、新时期福建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活态保护对策;第八章提出了新时期畲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对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进行探析,探索畲族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畲族典型服饰元素在旅游服饰纪念品中的创新设计,以及提出畲族传统服饰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可能性。
作者历经多年畲族服饰文化的研究,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活态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希望本省畲族人民能在追求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与其他各族人民共同产生民族共生意识,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作者于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资助“福建省畲族服饰制作工艺活态保护研究”(19YJC760023),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拍照取证、文献考察、走访专家,将过去撰写发表的论文与收集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整理和提炼,最终撰写了本书,作为该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此外,作者参加了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福建师范大学承办的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建畲族服饰扶贫技艺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受益良多。接下来作者的研究重心将会向畲族乡村景观和畲族传统聚落空间等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倾斜。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走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并且得到他们莫大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特别感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蓝泰华副教授、王晓戈博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兰银才先生给予的帮助与关怀。从本课题申报书的撰写、专家指导、申报、立项,直到目前研究成果的形成,在这两年漫长的过程中,还要感谢我校研究与发展中心、艺术与设计学院等部门领导们和同仁们给予作者的大力支持,有了他们密切的配合与尽心尽力的帮助,作者才能如期完成本书的撰写。
本书内容全面、脉络清晰,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详细解读畲族文化的发展、畲族服饰的形制分类与制作工艺,以及提出了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策略,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文社科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有限以及客观条件制约,书中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读者阅读后能够积极批评指正,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学术能力。
高云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020年11月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