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49条
析出资源
600条
图表
249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849 条 3 / 57
3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地表水情况,包括河流、水量和水质等方面。主要河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下磨溪,它们的特点是水量丰富但季节性变化大。根据不同的水文区划和长期供需计划,城厢区的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均较低,主要依赖木兰溪和延寿溪上游的水源补给。...
3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地下水资源情况,包括水文地质和温泉等方面。地下水资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山地水量贫乏块状基岩裂隙水、剥蚀低丘浅埋藏水量贫乏网状风化带孔隙裂隙潜水、山前浅埋藏微咸水量中等孔隙承压水和河口浅埋藏半咸水量中等孔隙承压水。同...
3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土壤和植被情况。土壤类型分为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陡坡矮林。其中,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平原、河岸及低丘地带,常绿针叶林则主要在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
3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全区土壤共有红壤和粗骨性红壤两个亚类,其中红壤分布区面积最大,成土母质主要由凝灰岩、安山岩等酸性、中性岩风化发育而成,全剖面呈红色或浅红色,肥力条件较差;粗骨性红壤主要分布境内北部边界低山顶部、陡坡...
3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陡坡矮林。其中,常绿阔叶林主要由人工植被构成,分布于平原和河岸地带;常绿针叶林则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包括马尾松、杉木、油杉等植物;针阔混交林则是由常绿阔叶...
3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莆田市城厢区的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在植物方面,包括了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木本被子植物等多个类型,其中详细列举了各种植物的科属和名称。在野生动物方面,文中提到了92科、138种的野生动物,其中包含国家二至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穿山甲...
3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莆田市城厢区的植物资源,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木本被子植物等多个类型,共计120科、508种。其中,重点列举了各科的代表性植物,并简单描述了它们的特点。此外,还提及了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类。
3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莆田市城厢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鱼类和昆虫类等。其中提到了具有国家二至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共12种,并列举了部分动物种类。
3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自然灾害的情况,包括洪灾、旱灾和风灾等。洪灾是该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木兰溪下游地区,受到暴雨等因素的影响。旱灾则以秋冬连旱为主,影响范围较广。风灾主要是台风的影响,每年7月至9月为高峰期。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大风...
4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洪灾的情况。该地区地处木兰溪下游易涝区,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居委会为洪涝地带,全区耕地洪涝面积占比很大。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洪灾,较严重的年份有1956年、1958年、1963年、1973年、1983年、1988年和1990年...
4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旱灾的情况。该地区面临春旱、夏旱和秋冬旱等不同季节的干旱。春旱较少见,主要为夏旱和秋冬旱。干旱影响范围广泛,出现机会最多。1954年至1994年间,春旱、夏旱和秋冬旱都频繁发生,其中特大旱灾也时有发生。
4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风灾的情况,主要是台风的影响。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台风高峰期,受影响最严重的月份为5月和11月。台风来临时常伴随狂风、暴雨,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对区境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境内大风也以每年7~9月份居多,分布由平原向...
4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地震灾害情况。该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部分,历史上曾受过强烈地震的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在1971年至1994年间,区境内出现小震活动共19次,震级在1.5级至3级之间。
4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新石器时代,城厢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战国时期,聚居闽越族先民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秦汉以后,中原人民南迁,部分进入区境内定居。民国时期,民众生活困苦,瘟疫流行,人口大量外流,增长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素质、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4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人口总量从1964年的82908人增长到1994年的152759人,密度也逐渐增加。在分布上,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厢镇等地区,而农村人口则分布在郊区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荔城街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