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1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
分类号: S15
页数: 2
摘要: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的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全区土壤共有红壤和粗骨性红壤两个亚类,其中红壤分布区面积最大,成土母质主要由凝灰岩、安山岩等酸性、中性岩风化发育而成,全剖面呈红色或浅红色,肥力条件较差;粗骨性红壤主要分布境内北部边界低山顶部、陡坡一带,成土阶段较年轻,基岩裸露,土层浅薄,含大量粗砂、石砾碎块,肥力条件极差。
关键词: 城厢区 自然环境 土壤

内容

1979年9月至1981年6月,莆田县第二次全县土壤普查,城厢境内土壤类型分为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其中,自然土壤分为2个亚类,3个土属;耕作土壤分为7个亚类,12个土属。
  全区土壤共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水稻土3个土类。按照自然土壤分为红壤、粗骨性红壤2个亚类。
  一、红壤
  分布于区境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带,为区内林业用地土壤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面积4.6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9.35%。成土母质由凝灰岩、安山岩等酸性、中性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壤全剖面为红色或浅红色,酸碱度5.3。土层厚度为90~150厘米,典型红壤土层厚度可达10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5~15厘米,有机质含量2.4%,全氮含量0.137%,碱解氮含量112PPM,速效磷含量2PPM,速效钾含量77PPM。质地粘壤—粘土,紧实,块状结构,湿度较低,肥力条件较差。
  二、粗骨性红壤
  主要分布境内北部边界低山顶部、陡坡一带,面积0.12万亩。成土阶段较年轻,基岩裸露,土层浅薄,层次分化不明显,成土母质为凝灰熔岩、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壤全剖面为浅红色,酸碱度5.6。土层厚度30~40厘米,含大量粗砂、石砾碎块,腐殖质层厚度1~5厘米。有机质含量1.75%,全氮含量0.078%,碱解氮含量84PPM,速效磷含量3PPM,速效钾含量73PPM。质地砂质或石质壤土,紧实,块状结构,土壤极干燥、瘠薄,水肥条件极差。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