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19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旱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摘要: 这段文本介绍了城厢区旱灾的情况。该地区面临春旱、夏旱和秋冬旱等不同季节的干旱。春旱较少见,主要为夏旱和秋冬旱。干旱影响范围广泛,出现机会最多。1954年至1994年间,春旱、夏旱和秋冬旱都频繁发生,其中特大旱灾也时有发生。
关键词: 城厢区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旱灾

内容

干旱以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和秋冬旱3种。春旱少见,多为夏旱、秋冬旱,分布较广,出现机会最多。春旱发生在2~4月间,夏旱发生在6~9月间,夏旱影响程度一般自境内东南向西北逐渐减轻。秋冬旱发生在10月至翌年2月,为区境常见现象,影响程度为西北部半山区小于东南部平原区。
  境内秋冬连旱机会较多,1954年9月中旬起持续发生旱灾达60天,大片农田受旱,河沟断流、水库干涸。1960~1978年,秋冬连旱出现3次,冬春连旱出现1次。1967年9月13日至1968年1月31日,出现长达141天的夏旱连秋冬旱。1990年9月至翌年1月,夏旱连秋冬旱达104天。1991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罕见的大旱年,基本上是一年四季连旱,其中1~8月份,城区总降雨量仅692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653毫米,比常年减少412.5毫米。
  1960~1994年,春旱共出现12次,其中小旱5次,中旱2次,大旱2次,特大旱2次。1960~1994年,夏旱共出现33次,其中小旱10次,中旱至大旱共21次,特大旱2次。1960~1994年,秋冬旱共出现33次,其中小、中旱共23次,大旱、特大旱共10次。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