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银达乡” 相关
共 147 条 10 / 10
13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明代长城遗址概况。
13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1955年秋天,到银达乡五四永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期间的几件事。
13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1955年8月,正是夏收大忙季节,银达乡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割麦子、挑捆子的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活只嫌慢,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由于银达乡农业生产合作社起步早、规模大,不仅在全县属首创,而且也是全省有名的大社,很快引起各级的关注...
13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旧社会农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现在翻身做了主人,万事遂顺,但没文化这个坎还在挡道。银达农民创造的“见物识字法”(把物品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贴在物品上),很灵验,不用人教,常看常写记得牢。此法在银达乡全面推广后,对巩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成果起到了...
14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秋七八月,麦子一上场,农活相对松了些。应广大妇女的要求,社领导决定在全社组织一支大型秧歌队,让作者当教练,利用晚上进行排练。由于报名参加的人太多,筛选人员的标准,引发不满。最后达子沟小学的老校长李乃文出了个好主意,解决了问题。最终社社都拉起...
14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作者把一篇没有署名的批评北沟分社社员方大德犁地不细心的稿子,改编成小快板登在黑板报上,“方大德犁地不细心”的顺口溜就传遍了银达的社社队队,引起了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经调查方大德犁地不细心是事实,他见黑板报上点了他的名,心里很懊悔,在社员会上...
14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作者在银达乡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有一项重要任务:放幻灯。幻灯片是用一张张玻璃纸画的连环画,通过幻灯机的放大镜打到银幕上,就成了一幅幅放大了的五彩画面,通过口头讲解让大家看懂内容。群众把幻灯称作“土电影”。“土电影'’很快征服了观众,每场放映都...
14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作者回忆青年时期一同就读于酒泉师范的同学白友光与自己相处的日子,以及白友光随父母去往台湾后四十年,重返酒泉后与老同学相聚的时光。
14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银达乡,旧名“达子沟”,河北坝10条水道之一,因明弘治年间安插“前元达种”于此,新开水道名曰“达子沟”。达子沟东有“蒲草沟”,蒲草沟地力及收成略胜于“达子沟”,俗有“金蒲、银达”的美称。
14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区的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久负盛名,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追根溯源还要从当时的酒泉县河北区银达乡说起。
146
知识出处: 酒泉市肃州区志 | 类型: 照片
14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九辑 地名文化专辑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