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遇上了拦路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558
颗粒名称: 新生活遇上了拦路虎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215-218
摘要: 旧社会农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现在翻身做了主人,万事遂顺,但没文化这个坎还在挡道。银达农民创造的“见物识字法”(把物品的名字写在纸条上,贴在物品上),很灵验,不用人教,常看常写记得牢。此法在银达乡全面推广后,对巩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成果起到了显著作用。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处在社会变革中的银达人,渴求掌握文化知识,想尽快脱离精神洪荒的心情是何等的执着与坚定。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市 银达乡

内容

新生活遇上了拦路虎
  当时的银达乡,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和谐,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家庭的炕头院落,干群都能促膝谈心,说出掏心窝子的话。老乡们把干部统称为“同志”,显得十分亲切。因为蹲点干部经常轮换,记不住姓名,乡亲们索性按干部所从事的行当,称作“科学同志”、“畜牧同志”、“林业同志”等。开始他们把我和老郭老张称为“文化同志”,后来知道我姓高,就称作“高文化”。可笑的是他们竟然把县配种站的工作人员称为“配种同志",一时成为趣话笑谈。银达人纯朴善良,在他们中间工作和生活,时时有一种春风拂面的舒畅感。然而,最令人感动不已的还是银达农民对科学文化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钻研好学精神。
  一个秋光明媚的早晨,我和乡长丁福有一同去南沟分社了解群众文化学习情况。丁福有个子不高,显得清瘦干练。这个长工出身的乡长,虽然不识字,但人很聪明,是银达乡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之一。
  在南沟办完公事,丁乡长请我到他家吃早饭。刚进院门,就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谁在念书?”我惊奇地问。“我屋里的!” 丁乡长笑着回答,“这人脑子太笨,老师教的字出门就忘光了。笨鸟先飞,她是要比别人多下一些功夫”。丁乡长接着说:“拿惯锨张镢头的粗手,写个字比老牛拉车还吃力,但是不学又不行,新生活遇上拦路虎了!”“新生活遇到了拦路虎!”这话如同醍醐灌顶,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丁乡长告诉我,旧社会农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现在翻身做了主人,万事遂顺,但没文化这个坎还在挡道。土改时农民拿到了政府颁发的土地证,有的人连个倒顺都不知道,倒过来贴在墙上;有人连钱都认不得,进城买东西不是叫人蒙骗了就是惹人一顿骂;区政府抽人算公粮,6个算账的人3个就是地主老财的狗腿子或账房先生。后来办互助组合作社,用文化的地方就更多了,就连记个工、算个账,哪一件都得有文化。新生活如蜜如糖,没有文化寸步难行。如果打不败没文化这个拦路虎,咱翻身农民就太没出息了。
  我们正喧得热火,老丁的爱人汪秀珍用红条盘端来了饭。这女人高条个,大手大脚,干活麻利,各种文化活动样样走在前,是远近闻名的学文化模范,毛泽东主席加了《按语》的那篇文章里还专门提到过她。面筋汤荷包蛋,油麻卷子油泼咸菜,我和老丁端起碗来就吃。汪秀珍望着我笑吟吟地说:“高同志,今天这饭咋样?”我连忙说:“好饭,好饭!” “你可不能白吃!” “当然,当然,伙食费粮票按规定照付,放心!” “谁稀罕那个。我是说吃罢饭你得给我办个事!” “好说,好说,只要能办到一定办好!”饭后,汪秀珍找来笔墨,还有一沓早就裁好的纸。“求你写几个字。我说你写,要正楷字,不能了草!”我摆开架势,她说一句我写一张,一气写了近百张,全是家里的物件名称:箱子、桌子、竖柜、门边、犁铧、锄头不一而足,写完又照物粘贴,整整忙活了大半天。
  原来,这就是银达农民创造的“见物识字法”,很灵验,不用人教,常看常写记得牢。此法在银达乡全面推广后,对巩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成果起到了显著作用。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处在社会变革中的银达人,渴求掌握文化知识,想尽快脱离精神洪荒的心情是何等的执着与坚定。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第十三辑》

《肃州文史》,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丁福有
相关人物
汪秀珍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