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畲族” 相关
共 33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自称为“山哈”,是当地世居民族。畲族大量迁入福安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畲族的经济活动是福安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教育逐渐发展,出现大量人才。关于畲族族源学术界有不同说法。
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福建福安地区畲族五大姓氏(雷、钟、蓝、吴、杨)的构成和迁徙情况。其中,描述了各姓氏在福安各地的人口分布和迁徙轨迹,以及一些重要始祖及其后裔的迁徙路线和重要地点。
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主要姓氏为雷、钟、蓝,人口数量位于第六、第七和第十三位。在福安三个畲族乡中,雷、钟、蓝三姓人数地位显著。畲族姓氏多样,除主姓外还有吴、杨等姓。畲族人口在福安总人口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中,钟姓迁居时间最早,始于唐五代时期。钟姓先祖从汀州上杭迁入韩阳坂五十三都钟莆坑,后于北宋大观四年迁往福安西郊大林村。此外,还有其他支派和路线迁入福安,如从延平、福鼎等地迁入。钟姓在畲族中占据重要地位。
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中,雷姓迁居时间较晚,主要从广东潮州迁入。其中,“后门坪雷”是雷姓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先祖于明成化二年迁入福安十都官湖,后散居各地。此外,还有一支于明崇祯年间从罗源大坝头迁至福安穆阳,另一支则从福宁东山坑坪里大坪迁至福安九都...
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蓝姓畲族迁入福安的时间较晚,主要从广东潮州和福建汀州迁入。其中,学礼公是蓝姓畲族的主要衍发派系之一,其子孙多迁居福安。蓝姓畲族在福安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溪塔、谢岭下、甘棠岭柄宫等地。
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该文介绍了福建福安地区畲族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包括1936年至1990年不同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畲族人口分布在19个乡镇的详细情况,以及畲族人口在不同海拔区域的分布情况。文章还分析了畲族人口的增长趋势和预测,以及1989年的出生率、死亡率...
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是中国畲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市(县),1936年有2000户,8400人,1953年有30743人,1964年有37195人,1982年有53813人,1990年有58002人。福安畲族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畲族在福安...
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地区农业资源分为四个区域,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林业、水果、畜牧业也有不同侧重。
1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地区矿产以铅锌、钼、黄铁和镜铁矿化为主,矿化点规模小,工作程度低。矿石成分和围岩蚀变多样,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潜力。
1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历史上多租种地主土地或开山造林交纳山租。明清时代畲族生产体制资料有限,但山场执照和租佃契约反映了当时的土地占有和租赁状况。
1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地区在195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互助组,随后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社,但高级社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部分农民退社。政府采取措施平息风潮,最终在畲族乡村组织起一定数量的高级社和初级社。
1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8年起,福安畲族地区实行人民公社化,经历“大跃进”、饥荒与调整。期间存在多种单干形式。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但仍进行农田建设和集体生产,直至1982年。
1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林业资源丰富,分为三个区域。畲村重视林业营造和管理,采用多种护林措施。政府推广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林业发展。80年代出现林竹专业户。
1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安畲族林业资源分为三个区域:西部中山林区、东部低山林区和中部丘陵林区,各区地貌、气候和土壤特点不同,植被类型丰富,但以人工林为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