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照” 相关
共 22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著名学者高静、王照、解殿臣、高赓恩、侯树彤等人物传略。
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照是清朝学者,曾创立官话字母并推广,后因朋友出卖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认识到自己是罪犯而决定自首,最终被释放。他晚年定居北京,病逝于1933年。
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照是抗英殉国的王锡朋的四世孙,满清翰林,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创造“勺、攵”官话字母。他有两个儿子都叫蓝哥,且都早逝。他也曾收到邻居白宝山送给他的钱,但他拒绝接受。
4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王照,清咸丰九年五月八日(1859年6月8日)生。曾祖王锡朋,系清末寿春镇总兵,中国近代史著名爱国将领。父王楫,太学生,袭都骑尉兼云骑尉职。王照兄弟三个,长兄王燮,诗人,书法家,曾任京城左营游击,后加总兵和仓场侍郎衔。
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照是天津宁河县人,曾担任汉语拼音创始人。在1894年中进士后,他在家乡芦台协助宁河县典史管理乡团,维护地方治安。
6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 类型: 正文
渠梁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书院,起源于唐代,历史悠久。到了南唐时期,书院开始以授生徒为主,称为庐山国学。到了宋代,书院尤盛,有白鹿、石鼓、睢阳、岳麓等四大书院。元代各路州府皆设书院,明清各县都设有书院,成为准备科举的场所。渠梁书院是官办的...
7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芦台一小的毕业生陈润身的经历。其中包括插班上学、毕业前后的经历,以及学校的创办者和知名校友。
8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芦台一小的创办者是王照,他是芦台人,也是汉语拼音的创始人。王照在1897年创建了芦台镇小学堂,是全国第一所地方小学。陈寿麟是该小学堂的首任校长,他与王照共同筹划了该校的建设和教学安排。王照还在1900年创立了“官话字母”,并写成了...
9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这个故事讲述了杨素琴的人生经历。她在208年上学,之后参加了下乡运动。她先后担任教师和工人的职责,并参与编纂厂志。最后,她选择下海经商。这些记忆对她来说是永远无法抹掉的。
10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 类型: 插图
11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插图
1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时代:
王燮,1848~1900年,字襄百,号湘岑,宁河县芦台镇人。清末爱国将领王锡朋曾孙。其祖父王承泗,曾任山西代州知州,署蒲州知府。其父王楫太学生,承袭都骑尉兼云骑尉武职(正三品衔)。二弟王照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三弟王焯曾任吏部主事。11岁丧父...
13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 时代:
王燮,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王锡朋的曾孙,著名语音学家王照的大哥。他擅长诗文、书法。其书法师从戴彬元,对恩师彬元的情谊深厚。他袭承祖荫,补任京城右营都司,升至左营游击,后加总兵和仓场侍郎衔,特加二品衔。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被义和团误杀...
1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教育
芦台镇第一小学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名为芦台镇小学堂,为清代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芦台镇人,清朝光绪年间礼部主事)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地方小学堂。1912年,更名为芦台镇两等小学校。1921年,为芦台镇完全小学。1940年...
15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光绪三年(1877年)王照(芦台人,任礼部主事等职),在芦台办小学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