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泉州” 相关
共 779 条 2 / 52
16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华侨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发起华侨社会政治建设,同时侨汇活动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17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泉州的侨汇来源及用途。主要侨汇来自菲律宾,后转移至泉州,受到马来亚华侨的大量汇款。太平洋战争后,南洋侨汇断绝,但抗战胜利后逐渐恢复。菲律宾侨汇占据主导地位,用途主要用于赡家以及建筑等领域。
18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人在历史上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参与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对台湾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台湾人也选择迁居回到泉州定居,成为泉州的一部分。
19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与台湾之间有着长期的通商贸易往来,涉及丰富的商品和货物,为两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台商也投资兴办了许多企业和行业,为泉州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20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与台湾之间在教育、科技、艺术和宗教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多泉州的文人学士、教师和学生移居台湾,对台湾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科技领域,泉州人带去了医药卫生科技、农业科技和土木建筑科技等,为台湾的发展做...
21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解放后泉州与台湾两岸亲人寻根探亲及联谊活动的发展历程,包括双方之间的亲情交流、台胞回乡探亲的情况以及宗亲和同乡的联谊活动。
22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地区现存的一些主要宫观庙宇,包括东岳行宫、府城隍庙、铁炉庙、广灵宫、苏夫人庙、花桥慈济宫和丰山洞等。
23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诗联文选的情况。
24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迄今1万多年前,今东海街道石壁自然村有旧石器晚期人类活动;迄今4000年前,今北峰街道招丰社区石坑村北侧、翠屏山南坡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迄今3590-2700年,清源环清埔任自然村出现青铜文化;自古闽越先民在此以船为家,过着...
25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泉州地区自古人稠地少,历次外来人口迁入导致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自唐末、五代开始,境内大量无地或少地农民迁居***岛、澎湖列岛、海南岛及两广沿海,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移居海外。明代开始出现向海外移民热潮,持续至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后,出现...
26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户籍人口性别结构:民国时期男性少于女性,现在男女比例逐渐转趋正常。常住人口性别结构:2000年男性人口比例高,但2007年女性多于男性。出生人口性别结构:1997年至2007年男性出生人口高于女性。死亡人口性别结构:1997年至2...
27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总人口性别结构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在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男性寿命较短等原因,男性人口较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性比例逐渐增加,趋向正常。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比例在特定时期较高,主要原因是外来工作人员和民工的影响。出生人口中,...
28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泉州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自民国时期开始,境内男性比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不同年龄段性别比差异较大。20世纪80年代后,受传统观念影响,弃女胎保男胎或生女婴不报户口现象严重,导致强壮年以下性别比居高不下。2007年后...
29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97-2007年,泉州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逐渐升高,尤其是2002年和2007年,男性出生人口明显高于女性,导致性别比严重偏高。
30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97-2007年,泉州户籍人口死亡人数中男性比例偏高,主要原因是女性寿命更长。2007年,户籍人口死亡798人,其中男性442人,女性356人,性别比124.1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