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泽厚” 相关
共 7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类型: 正文
对于《论语·述而》中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杨伯峻将其解释为只要主动给他一点见面薄礼,就没有不教诲的;钱穆将其解释为干脯作为礼物;李泽厚则将其解释为十五岁以上的年龄。而宋代朱熹的解读较为特别,他将“束修”诠...
2
知识出处: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 类型: 参考文献
3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参考文献
4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理学体系建构的视角,研究了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的形成、内涵和发展变化。在应对佛道挑战和复兴儒学的背景下,朱熹建构了理学,并对“克己复礼为仁”进行了理学化的诠释。这一诠释在清代汉宋之争中成为争点,凸显出朱熹的经典诠释在儒学发展...
5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分析了其在儒家经典解释上的创新和贡献。通过将朱熹的诠释与传统儒家、经学家的诠释进行比较,揭示了朱熹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此外,本文还涉及了王阳明及其后学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
6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汉代以来对《论语》“克己”的多种诠释和理解,以及朱熹对“克己”的独特诠释和其重要性。此外,还探讨了朱熹经典诠释和学术建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他学术内倾特征的表现和成因。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82年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是首次朱子学国际会议,涵盖多学术背景,促进对朱子学进一步研究,展望未来,使年轻学人受益。会议论文集出版英文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