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新塘街道” 相关
共 9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中叶,九江便是舟楫云集、来商纳贾大商埠。近代,九江辟为通商口岸,南浔铁路相继通车,成为全省茶叶、粮食和景德镇瓷器重要出口处与集散中心,被誉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民国初期,城区私营商店曾发展到千数百家。进入20世纪30年代...
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中叶,九江便是舟楫云集、来商纳贾大商埠。近代,九江辟为通商口岸,南浔铁路相继通车,成为全省茶叶、粮食和景德镇瓷器重要出口处与集散中心,被誉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民国初期,城区私营商店曾发展到千数百家。进入20世纪30年代...
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衙设钱粮柜,掌管赋谷、兵米征收事。民国初袭清制。1933年(民国21年),县设田粮经征处,负责田赋征解。1938年秋,九江沦陷,县府流亡,机构削减,县内游击区田粮事务,先由县长派员入境办理,后由第三科或前方行署经济股综理。1945年...
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仓廒境内官民建仓积谷,备度饥荒,古来有之。明、清时期,府、县先后建预备仓、常平仓、南粮仓、儒学仓,九江关建义仓,五路八乡建社仓。然屡兴屡废,到清同治年间大都名存实亡。
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县无独立财政。清末,本县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田赋、杂税“尽收尽解”。同治元年(1862年)后,丁漕折收制钱,由官易银,除解部、充省悉留县用,同治七年始,改收银两,按石米折银1两9钱,其中解部1两3钱,提充省公款2钱7分,留县支...
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当铺清康熙三年(1864年),九江即有典当业,然以小押店为主。持有“当帖”的此开彼停,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持有当帖的当铺仅张家巷和大码头两家,1916年(民国5年)相继收歇。1913年,西门口又新开当铺一家,1950年失火烧毁。 银...
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1924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执委会上海会议决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24号通告的精神,由团南昌地委秘书曾宏义介绍,团九江支部骨干李二魔、易虚、周一尘率先加入中国国民党,团员饶漱石、卢成宝、何一挥、陈涛、许若兰亦随后加入;接着,出席国民党...
8
知识出处: 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九江县政协历届的调查视察活动,重点讲述了这些活动的目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以及取得的效果。
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年鉴2012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2011年,九江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强调规范用地管理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管理、保护耕地,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