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县” 相关
共 3250 条 146 / 217
217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曾祖父(母),称世公(婆),自称曾孙或延孙。祖父(母),称公公(嬷嬷),自称孙男(女)。父之姐妹,称婽姑,自称侄子(女)或内侄(女)。姐姐,称婽姊,自称弟、妹。姑母之子女,以姑表互称之。姨母、姨父各称姨妈、姨父,自称姨甥、姨甥女。还有降辈尊...
217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高祖父(母),俗称大世公(婆),自称玄孙。 曾祖父(母),称世公(婆),自称曾孙或延孙。 祖父(母),称公公(嬷嬷),自称孙男(女)。 父,称爷爷、爹爹;母,称[m-mə]或奶[φi-φka],自称儿(女)。 父之姐妹,称婽姑,自称侄子(女...
217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外祖父(母),俗称娅公(娅婆),(外祖父之父称巍公);姑母(母之姑)称姑婆,姑父称姑丈公,皆自称外孙(外孙女)。姑母之子女,以姑表互称之。 舅父、舅母各称母舅、母妗,自称外甥(甥女)。 姨母、姨父各称姨妈、姨父,自称姨甥、姨甥女。姨母之子女...
2179
火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僧尼死后以木柴焚尸,骨灰入坛,置寺庵“祖堂”。现干部逝世也有火化者。
218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越先民以石、木为棺,今仍悬置于潘田(苦竹镇属)附近岩洞中。
2181
碗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墓壁四周均覆以瓷碗,堆砌有序,尸体安置其中。此葬式在旴江镇青桐村发现,其墓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继在新安、驿前两地也有发现(据县博物馆资料)。
218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首次来的至爱亲朋,叫“发始客”,必于门前燃爆竹相迎,执手言欢。接着主妇煮“点心”,通常用面条,取“长长远远,情谊长存”之义。“点心”之上覆盖“搭头”(配料),蛋、肉、香菇均有。某些农村还有以完整鸡腿作“搭头”者,暗示主人一时艰难,是借物饷客...
218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老师,俗称先生、座师,自称门生、学生。 同学,称砚友、窗友,亦互称学兄、学弟;手工业者同行学艺,互称师兄、师弟。 与人萍水相逢,临时问事,以表亲尊称对方,称男性为老表,称女性为老表嫂(未婚少女称妹子);凡年长于己,不论男女,均以“老大[xa...
218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客至,主人拱手相迎,接下客人手中的东西,让坐,递茶,敬烟,彬彬有礼。首次来的至爱亲朋,叫“发始客”,必于门前燃爆竹相迎,执手言欢。接着主妇煮“点心”,通常用面条,取“长长远远,情谊长存”之义。“点心”之上覆盖“搭头”(配料),蛋、肉、香菇均...
218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亲友出“远门”(外出工作或经商),设宴送行。现今青年参军、入学(考入大、中专学校),亦兴置酒饯行,赠物留念。
218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宴席座位沿楚俗以东西之上席为尊,东面之上席尤为尊(叫“首席”坐上),总是辈份、地位最高的客人所坐。凡红白喜事开宴时,上第一道菜,主人看客;婚宴,菜上四道,新郎新娘来敬酒,均自“首席”为始。“首席”座上者食毕宜安坐稍候,若起立离席,乐队立即奏...
218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岁时习俗的情况
218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春节、端午,女婿要向岳父家送年、送节。春节正月初一日。凌晨,男子起床,燃喜爆开门;备素点于厅堂拜“天神”年,然后,全体男子参拜社坛,沿途鞭爆不停。早餐素食,吃汤圆或年糕。次日起向亲友拜年。1950年后,春节中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革除,人民政府...
218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与各地相同,略。
219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每逢节日,民间加餐、祀祖先。春节、端午,女婿要向岳父家送年、送节。春节正月初一日。凌晨,男子起床,燃喜爆开门;备素点于厅堂拜“天神”年,然后,全体男子参拜社坛,沿途鞭爆不停。早餐素食,吃汤圆或年糕。1950年后,春节中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革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