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安溪县” 相关
共 4826 条 54 / 322
79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安溪县总人口中男性比例为49.88%,女性比例为50.12%。在0-1岁年龄段,男性比例偏低,这可能是由于从县外抱养女婴和生男孩报女孩等因素导致的。在45-59岁年龄段,男性比例最高,达到113.7,这...
79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后,安溪县人民政府重视全民教育,兴办学校,普及小学教育,实现基本无盲县。至1990年,全县在校学生数量是1949年的7.6倍,其中大学、中专、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数量都有所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每万人口的大学生由...
79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9年以前,安溪居民的职业90%以上为农业,解放后,从事工商业人数日益增多。1982年,全县在业人口33722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4.9%,其中最多的是农、林、牧、渔业从业者,最少的是商业工作人员和服务性工作人员。1990...
79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占九成以上。1990年统计显示,非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58%,主要分布在风城镇、湖头镇、官桥镇等地区。
80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家庭 婚姻 生育的情况,介绍了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和生育状况的相关内容。
80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婚姻状况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也有纳妾现象。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0周岁,女18周岁。1981年施行新《婚姻法》,法定婚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1990年人口普查显...
80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90年,安溪县的家庭户规模稳定,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为4.86人。家庭户类型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两代户家庭比重最大,占66.02%,其次是三代户占19.89%。
80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育龄妇女数量和生育率较高,1990年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胎生育比例较高,1982年三胎及以上妇女占四分之三。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育龄妇女生育率有所不同。1990年存活子女数占活产子...
80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姓氏人口分布多样,共有128个姓氏。其中,陈姓人口最多,林姓次之。黄、廖、林、詹、陈五姓为最早出现的姓氏。在安溪县,许多姓氏的祖籍地都在河南固始县,如黄氏、廖氏、林氏、詹氏和陈氏。这些姓氏的后裔在安溪县广泛分布,并逐渐迁徙...
80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封建时代以征收赋税和劳役为目的进行人口编查,但准确性不足。民国时期开始进行全面户口登记和抽样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安溪县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逐渐增加,包括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内容。每次普...
80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封建时代以征收赋税和劳役为目的进行人口编查,但准确性不足。民国时期开始进行全面户口登记和抽样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安溪县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逐渐增加,包括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内容。每次普查都成立...
80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曾进行过人口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总户数、总人口、男女人口、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自1983年以来,县统计局每年进行一次全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此外,还分别开展过5%人口生育率和2‰育龄妇女婚育、节...
80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在民国时期首次进行人口普查,之后在1953、1964、1982、1990年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逐渐增加,包括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内容。每次普查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选派指导员和普...
80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计划生育的情况,介绍了机构队伍,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节育措施和人口计划管理的相关内容。
81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安溪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安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安溪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等机构负责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同时,安溪县人口学会和安溪县人口福利基金会也积极参与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