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城厢区” 相关
共 1191 条 1 / 80
1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人民代表大会在三届、四届、五届和六届期间共召开多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并通过相应决议。
2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境内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包括私有土地、公田、祭田、学田等,以及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在1950年前,大部分土地属于私有,允许买卖、出租等。公田、祭田、学田则用于公共开支和祭祀等。1951年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征收...
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从南朝一直到1994年发生的大事件的内容。
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后,城厢地区除元代设四厢录事司直属兴化路管辖外,历代均为莆田县下属的区或乡镇建制,为莆田县治及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治所在地。1971年后,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及莆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84年6月...
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福建省莆田市,历史悠久,曾隶属不同郡县。其境域东临涵江区白塘镇,北连莆田县西天尾镇,西接常太镇,南邻华亭镇。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12.6公里,总面积79平方公里。城厢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区丘陵地带和沿海冲积平原...
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位于福建莆田市,历史悠久,曾隶属不同郡县。自夏商时期起,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隶属关系多次变动。城厢区是莆田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交通中心。
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兴化平原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25'~25°30',东经118°56'15″~119°03'45″。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12.6公里,总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3.17平方公里。境内有戴...
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至清代,城厢地区行政区划屡变。宋代划分为6乡、34里,元代在路治所在地划里为厢,城区及近郊附廓划为4厢,明代划分为7区30里,清代因袭明代行政区划。民国时期,城厢区划分为3镇、30乡、66附乡。
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城厢区划分为6乡、34里,元代以路治所在地划里为厢,城区及近郊附廓划为4厢,置录事司。明代地属一区四厢、嘉禾里和常太里一部分,二区仁德里、延兴里和三区孝义里。清代因袭明代行政区划,但4厢街巷划分稍有变动。民国时期改城厢区为一区...
1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莆田县基层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民国2~17年,城厢区及延寿乡、熙宁乡;民国18~22年,改城厢区为一区,下辖3镇、30乡、66附乡;民国23年,实行保甲制度,一般以10~15户为甲,10~15甲为保,10保左右为乡镇联保;...
1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厢区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1950年废除保甲组织,城厢区属原城厢镇和第一区。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后,城厢区地属第一区和第五区。1956年设城厢镇,辖6个乡。1957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撤区并乡,现城厢区地...
1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南乡位于城厢区东南部,面积27.30平方公里。全乡有10个村委会,16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58户,总人口29997人。城南乡是典型“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主要发展水果、养殖和加工业。199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8423万元...
1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荔城街道位于城厢区中部,是莆田市政府所在地,面积4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3644人。原为莆田县城厢镇,建区后改为荔城街道,是城厢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业活动中心。随着旧城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1994年街道企...
1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凤凰山街道是建区后新设立的街道,面积9.17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民委员会,1994年常住人口6206户,22327人。地处城区西部,交通方便,辖区有宜果、宜林山地5000多亩,是重点工业园区、文化区和住宅区。新建住宅小区和街道,建...
1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城郊乡位于城厢区东北部,面积30.5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总人口50119人,以农业为主,有丰富的水果和鱼类资源。199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4534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8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