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162
颗粒名称: 第一篇 政区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后,城厢地区除元代设四厢录事司直属兴化路管辖外,历代均为莆田县下属的区或乡镇建制,为莆田县治及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治所在地。1971年后,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及莆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84年6月莆田建市以后,从莆田县析出城厢镇及城郊人民公社,设置城厢区,为县级建制,直属莆田市管辖。
关键词: 城厢区 政区 概况

内容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后,城厢地区除元代设四厢录事司直属兴化路管辖外,历代均为莆田县下属的区或乡镇建制,为莆田县治及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治所在地。1971年后,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及莆田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84年6月莆田建市以后,从莆田县析出城厢镇及城郊人民公社,设置城厢区,为县级建制,直属莆田市管辖。
  第一章 隶属境域
  第一节 隶属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前11世纪),城厢地属扬州之域;西周时期属七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为越国领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以后,地属闽中郡;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闽中郡分为东海、南海、闽越3个诸侯国,地属闽越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建会稽南部都尉,地属会稽郡;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在东瓯置冶县(县治在今福州),地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会稽南部置侯官、南平、汉兴、建安4县,地属侯官县;三国、两晋、南北朝,隶属关系屡有更动,先后属建安、晋安、南安等郡。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析南安郡东部地置莆田县,县治在延陵里(今城厢),隶属丰州(今福州)南安郡,不久即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再置莆田县。是年,改丰州为泉州(州治在今福州),莆田县属之。翌年撤销莆田县建制,其地仍归南安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从南安郡析地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县(今仙游县),同年改丰州为武荣州,地属武荣州;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地属泉州;唐天宝九年(750年),改泉州为清源郡,地属清源郡;五代时(907~960年)仍属清源郡;宋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郡为平海军,地属平海军。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莆田、仙游、福清、永福(今永泰)山区结合部之地置兴化县。同年建太平军;次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地属兴化军。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治所从游洋迁莆田县公廨里,并筑军城,辖县不变。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地属兴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兴安州为兴化路,地属兴化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兴化路为兴化府,地属兴化府;清沿明制,城厢地属兴化府莆田县长期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兴化府,城厢地属福建省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地属厦门道;民国13年,道尹裁撤,莆田县直属福建省政府。
  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全闽划为4省,地属兴泉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南京政府恢复统治,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城厢地属第四督察区(驻泉州),直至民国38年8月21日莆田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莆田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泉州)。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晋江专区),城厢地属仍旧。
  1970年7月,划出晋江专区的莆、仙2县,改属闽侯专区。1971年4月,闽侯专署驻地由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厢,改闽侯专区为莆田地区,地属莆田地区莆田县。
  1983年9月,撤销莆田地区,建立莆田市,辖莆田、仙游二县,地属莆田市莆田县。1984年6月,析莆田县的城厢镇和城郊公社建立城厢区,为县级建制,直属莆田市。城厢区为莆田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中心,莆田市及莆田县党政机关均设在城厢区境内。至1994年,隶属不变。
  第二节 境域
  城厢区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兴化平原西北部,位于北纬25°25'~25°30',东经118°56'15″~119°03'45″之间。东至城郊乡东阳村郊尾;西至城南乡白洋村鸡角髻;南至城南乡铁岭村云洞山;北至城郊乡北界九华山。
  区境东临涵江区白塘镇,东北依莆田县西天尾镇,西北连莆田县常太镇,西南接莆田县华亭镇,南界莆田县新度镇,东南与莆田县黄石镇毗邻。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12.6公里,总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3.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其余为农村。全区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5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境内有戴云山支脉延伸的东岩山、太平山、凤凰山、天马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地带,东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木兰、延寿两溪流贯穿全境,河网密布。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宋至清代行政区划
  宋代以前,城厢区域行政区划无考。
  宋代,莆田县划分为6乡、34里。城厢区地属崇业乡的延陵里、清平里、延兴里和常太里的一部分;永嘉乡的嘉禾里及文赋里的一部分;武化乡仁德里的一部分及感德乡胡公里的一部分。
  元代,城厢地区仍属祟业乡、永嘉乡和武化乡。在路治所在地划里为厢,城区及近郊附廓划为左厢、右厢、东厢、南厢等4厢,置录事司(专管城区及近郊争斗、诉讼、盗贼等事),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而来。左厢:即宋代的延陵里东部;右厢:即宋代的延陵里西部;东厢:即宋代的清平里;南厢:即宋代的嘉禾里。
  明代,地属一区四厢、嘉禾里和常太里一部分,二区仁德里、延兴里和三区孝义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录事司,四厢之地并入莆田县,但四厢名称仍然保留。明弘治时期(1488~1505年),莆田县划分为7区30里,城厢地属一区,领4厢1里。4厢即左厢、右厢、东厢、南厢。
  左厢,辖7街、1市、19巷:义井街,东自东门内,西至行尾巷头,有南市、亚尾巷、仓边巷、刘桥巷、紫溪巷、书仓巷、柴行巷、西墙巷;大度街,北自长寿社,南至文峰宫,有方巷、竹秀巷、塔寺后巷;衙后街,东自长寿社,西至驿前街,有上陈宅巷、县后巷;后街,东自井头街,西至长寿社,有方壶巷、城隍庙巷;井头街,北自观桥南,南至仓边巷头,有大葵山巷、小葵山巷;府学前街,东自书仓巷,西至行尾巷,有行尾巷;文峰宫前街,东自文峰宫,西至务巷口,有县巷、务巷。
  右厢,辖5街、6巷:井亭街,南自南门内,北至谯楼前,有汤堂巷;南门内横街,东自行尾巷口,西至府学前街;司前街,东自务巷口,西至驿前街;西市街,东接并亭街,西通驿前街龙门下;驿前街,南自龙门下,北至洞桥,有马巷、花园巷、府西巷、上桥头横巷、桃巷。
  东厢,辖5街,3市、21巷:后埭街,北自拱辰门内,南至新观前,有陈巷、洪巷、后■巷、古棠巷、一经巷;石幢街,北自新观前,南至观桥北,有石幢市、后塘巷、下井巷、下萧巷、上林巷、前埭巷、东黄巷、坑边巷、沟头巷、侍郎巷;乌石街,北自乌石山下城墙边,南至洞桥,有乌石市、画屏巷、龙井巷、洋沟乾巷、东岩巷;东门外街,西自东门外,东至章公桥(今梅花亭桥),有枋尾巷、沟下巷;阔口街,北自莲塘洋头,南至熙宁桥头(桥亭以南属胡公里),有白湖市、后浦边巷。
  南厢,辖1街、2巷、7村:南门外街,北自南门外,南至山川坛,有沟下巷、后巷;7村有蔡诧、水亭、东埔、小塘、厦林、杭头、柳桥,以及常太里的下埔、延寿、北辰、泗华等村。
  清代,因袭明代行政区划,城厢地域仍属莆田县一区,辖四厢、嘉禾里和常太里一部分、二区仁德里、延兴里和三区孝义里,但4厢街巷划分稍有变动:
  左厢,领7街、1市、23巷:义井街有南市、亚美巷、仓边巷、仓后巷、留桥巷、紫奎巷、书仓巷、西墙巷、柴行巷、东门营巷;府学前街有行尾巷;文峰宫前街有县巷、务巷;大度街有方巷、竹秀巷、塔寺后巷;衙后街有上陈宅巷、县后巷;后街有方壶巷、城隍庙巷;井头街有大葵山巷、下葵山巷、左所营巷、乌瓦营巷、河南堤。
  右厢,领6街、7巷:井亭街、汤堂巷、书香巷;南门横街;西市街;司前街;驿前街有花园巷、府西巷、土桥横巷、马巷、桃巷;北门街。
  东厢,领6街、2市、26巷、3村:后埭街有洪巷、后■巷、赤柱巷、一经巷、古棠巷、陈巷、绣衣巷、宅巷、乌门巷;石幢街有石幢市、后塘巷、下井巷、下萧巷、上林巷、前埭巷、东黄巷、坑边巷、沟头巷、高里巷、河北堤;乌石街有画屏巷、龙井巷、洋沟乾巷、东岩巷、欧巷、龙桥村、北磨村;拱辰街有义门村;东门外街有枋尾巷、沟下巷;阔口街有白湖市、后浦边巷。
  南厢,领1街、2巷、7村:南门外街有沟下巷、后巷;7村有蔡诧、锦亭、筱塘、霞林、东埔、杭头、柳桥。
  此外,还有一区常太里的下埔、延寿、使华;二区仁德里的七步;延兴里的新沟、芦浦、黄墩、南箕、陈家口、西洙、东阳;三区孝义里的西庚、下戴、上林、畅山、南郊、徐桥、沟北、下吴塘、西漳;四区文赋里的白洋及胡公里的熙宁桥以南地带均属之。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莆田县基层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民国2~17年(1913~1928年),地属莆田县城厢区及延寿乡、熙宁乡。
  民国18~22年,改城厢区为一区(区公所设城内),有市街集镇的称镇,农村称乡,分城中、城南2镇和城东、城西、城北3乡。农村以百户以上三百户以下为主乡,不及百户的小村为附乡。属城厢辖区的有3镇、30乡、66附乡。
  城中镇:善俗铺(县前街、文峰宫前街);保福铺(鼓楼前街、鼓楼前横街、鼓楼里、上书香巷、下书香巷);画锦铺(西市街);兴隆铺(顶务巷);安福铺(部院前街);长寿铺(衙后街、后街、前街、上大度街、黄巷里、庙前巷、罗巷里、左所营、橄榄巷、桃巷里、南河边);德义铺(下大度街、坊巷)。
  城南镇:延福铺(井亭街、南门内横街、会生宫巷);和美铺(下务巷、下书仓巷、府学前街);登龙铺(府前街);兴贤铺(大同路龙门下街、驿前街、射圃前街、两按名藩巷、詹家巷);太平铺(西州巷、府后巷、花园巷、田尾巷);万安铺(马巷、安然里)。
  城东乡:仁寿铺(上书仓巷);材行铺(塔寺前街、凤山巷、联桂坊巷、西墙巷);紫奎铺(南市头下街);天禧铺(仓边巷);义海铺(霞尾巷、东门内街、居仁街、东城墙边巷);金桥铺(上金桥巷、下金桥巷);孝义铺(上岐山巷、下岐山巷、湖岸、朱紫坊)。
  城西乡:延寿铺(大同路、上桃巷、旧西门街);朝天铺(北门街、梅峰巷);乌石铺(真武坛街、画屏巷、清风岭巷、下城墙边巷);后塘铺(龙井巷、下井巷、后塘巷)。
  城北乡:元妙铺(观桥头街、桥下街);英惠铺(石幢街、高里巷、坑边巷、上林巷、东里巷、洪厝里);集福铺(河边);古棠铺(新观前街、赤柱里);一经铺(忠巷、下萧);龙坡铺(后埭街、前埭街、双池里、后村巷、绣衣里、待郎巷)。
  龙桥镇:附乡安福、寺山、顶龙桥、石顶、西山、老叶树、龙桥街。
  镇海乡:附乡东门外街、梅花亭、西社、枋尾、下墩。
  荔浦乡:附乡浦南、陡门头。
  朱墩乡:附乡江边。
  东阳乡:附乡古塘、沟尾、徐桥、西漳、沟西、西施。
  南箕乡:附乡傅墩、海尾。
  阔口乡:附乡溪泉头、古山、埭里。
  筱塘乡:附乡南寺。
  霞林乡:附乡屿上、黄头、蔡诧。
  沟东乡:附乡东埔。
  顶墩乡:附乡梧墩、柳桥。
  坂头乡:附乡肖厝、谢厝、下黄、下度、黄厝墩。
  铁灶乡:附乡浦仔、陂头、白头岭。
  洋西乡:附乡下郑、孔里、延寿、古峰、西头。
  坪洋乡:附乡朱坑、梅坑、水井、大岚里。
  北磨乡;附乡下磨、石室岩、华严、林葬、桥尾、草鞋墩、前坡、大度尾。
  辰门乡:附乡仪门、西庚、下戴。
  郊下乡:附乡四亭。
  大泮乡:附乡浦头、畅山、溪头。
  草渚乡:附乡四乡。
  无附乡的有:西洙乡、南门乡、前黄乡、莘郊乡、长丰乡、上林乡、南郊乡、厦亭乡等8个乡。
  民国23年,实行保甲制度,一般以10~15户为甲,10~15甲为保,10保左右为乡镇联保。城厢区地域属莆田县一区,下辖:城南镇联保,辖第1~17保,计17保;城北镇联保,辖第18~24保,计7保;镇宁乡联保,辖第25~31保,计7保;延兴乡联保,辖第39~47保,计9保;东阳乡联保,辖第48~53保,计6保;辰山乡联保,辖第54~59保,计6保;龙桥乡联保,辖第71~80保,计10保;合计7个联保,62保。
  民国28年实施新县制,联保名称撤销,改称乡镇,乡镇以下为保甲。城厢地域为原一区(区署设枫叶塘)的城厢镇、镇洋乡、延东乡、延寿乡(一区尚有渔沧乡、青龙乡、马口乡)。
  民国31年,根据福建省政府《各县分区设署实施办法》规定,莆田县设涵江、新县、笏石、霞皋4个区署和5个县政府直辖乡镇。城厢地域为县政府直辖的有城厢镇、延东乡、延寿乡、南林乡、镇洋乡等5乡镇。
  民国32年,撤销区建制,县下为乡镇,乡镇以下为保甲。属现城厢区地域有1镇2乡40保,即:城厢镇(甲级),辖13保;延寿乡(甲级),辖13保;熙宁乡(甲级),辖14保。
  民国34年,全县调整为12镇、8乡、379保、5536甲,城厢区地域为原城厢镇,辖29保、389甲。
  民国38年8月,城厢地区解放后,暂时保持原有保甲组织。城厢区地域属莆田县第一区(区公所设古谯楼),辖文献、长寿、元妙、凤山、太平、梅峰、英龙、镇海、荔宁、埭泉、港利、南门、筱塘、沟东、霞林、坂头、顶墩、安龙、延寿、畅林、拱辰、濠浦、莘郊、东阳、西洙、张镇、新度、郑坂、沟墩、南郊共30保。其中港利、新度、郑坂等保现属莆田县辖。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1950年10月,废除保甲组织,现城厢区属原城厢镇和第一区。
  城厢镇(镇人民政府驻古谯楼),辖文献、长寿、元妙、凤山、太平、梅峰、英龙7街;镇海、南门、拱辰、安龙4乡。
  第一区(区公所设南郊,后迁阔口),辖荔宁、筱塘、沟东、霞林、坂头、顶墩、延寿、畅林、南郊、濠浦、莘郊、东阳、西洙、张镇、北大、溪白、朱丰、双兴,共18乡(其中北大、溪白两乡现属莆田县辖)。
  1952年8月,土地改革完成后,莆田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现城厢区地属有第一区、第五区。
  第一区(区公所设太平街),辖文献、长寿、凤山、元妙、太平、梅峰、英龙7街及镇海、南门、拱辰、安龙4乡。
  第五区(区公所设阔口),辖荔宁、南郊、莘郊、、张镇、沟东、坂头、霞林、顶墩、筱塘、西洙、濠浦、东阳、埭泉、港利、新度、朱丰、双兴共17乡,其后又增设拱辰、坑桥2乡,合计19乡(其中港利、新度等乡现属莆田县辖)。
  1956年6月,莆田县调整为3镇、11区。现城厢区地域为城厢镇(镇人民委员会驻城中),辖城中、城北、城南3街及安龙、荔宁、顶墩、沟东、拱辰、筱塘6个乡。
  1957年12月,实现农业合作化后,撤区并乡,现城厢区地属城厢镇、沟东乡、郊下乡及西天尾乡部分村(高级农业合作社)。
  城厢镇(驻十字街),辖文献、长寿、凤山、元妙、英龙、梅峰、太平7街。
  沟东乡(驻沟东),辖庯灶、南门、沟东、坂头、霞林、筱塘、埭泉、镇海、荔宁、顶墩、坑桥、白林12社。
  郊下乡(驻郊下),辖西洙、东阳、张镇、濠浦、双兴、朱丰、南郊、莘郊、拱辰9社。
  西天尾乡(驻西天尾)的畅林、延寿、安龙3社。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现城厢区为当时的莆田县城厢人民公社,辖城中、城南、城北、下郑、安龙、张镇、南郊、莘郊、坑坪、洋西、白洋、顶墩、七步、筱塘、濠浦、阔口、东阳、坂头、西洙、霞林、庯灶、延寿、新溪、拱辰、沟东、长丰、南门、畅林等28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人民公社进行体制调整,县下设区,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的管理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当时的城关区地域与现城厢区基本相同,下辖城厢、沟东、郊下、坑坪、泗华5个公社、40个生产大队。
  城厢公社:辖梅峰、长寿、文献、英龙、凤山、太平6个大队。
  沟东公社:辖坂头、霞林、铁灶、木兰、新溪、阔口、顶墩、肖厝、下黄、南门、沟东、东坡、镇海13个大队。
  郊下公社:辖荔浦、陡门、张镇、西洙、东阳、长丰、霞浦、七步、莘郊、南郊10个大队。
  坑坪公社:辖朱坑、林桥、坪洋3个大队。
  泗华公社:辖下磨、龙桥、下郑、延寿、洋西、畅林、拱辰、筱塘8个大队。
  1965年8月撤区并社,现城厢区地属城厢镇和城郊公社。
  城厢镇:驻荔城路,辖太平、凤山、文献、长寿、英龙、梅峰6街。“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5~1976.10),城厢街道名称更改:太平改跃进、凤山改东方红、文献改文革、长寿改立新、英龙改红星、梅峰改胜利。1980年12月,恢复原来名称。
  城郊公社:驻十字街,辖濠浦、七步、南郊、莘郊、荔浦、陡门、张镇、西洙、东阳、长丰、新溪、阔口、镇海、顶墩、下黄、肖厝、南门、沟头、棠坡、坂头、霞林、木兰、铁灶、拱辰、畅林、延寿、洋西、下郑、龙桥、下磨、筱塘、林桥、朱坑、坪洋34个大队。
  1984年6月,从莆田县划出城厢镇和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属莆田市直辖,所属街道和大队不变。
  1984年11月,实行政社分开,城厢镇改为荔城街道,各街道设居民委员会;城郊公社改为城郊乡人民政府,各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8年后,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市区范围不断扩大,部分街道及农村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1988年5月,荔城街道在南门新开发区增设龙德井居委会。1988年8月,从城郊乡下磨村划出下磨自然村成立下磨居委会,归荔城街道管辖。剩下部分另设北磨村,归城郊乡管辖。1990年10月,从荔城街道划出龙德井居委会和下磨居委会;又从城郊乡划出南门、筱塘、北磨3个村增设凤凰山街道;北磨、下磨、南门、筱塘等4个村改为居民委员会,列入城市管理体制;同时,从城郊乡划出新溪、阔口、镇海、顶墩、下黄、肖厝、沟头、棠坡、坂头、霞林、木兰、铁屿、林桥、朱坑、白洋等15个行政村增设城南乡建制。
  1991年4月,城南乡新溪村划分为新溪、古山、埭里、步云4个村;铁屿村分为铁岭、屿上两个村。1991年9月,从梅峰居委会划出部分地段,建立梅山居委会。1992年8月,凤凰山街道在文献住宅小区(八十亩新开发区)增设公园居委会。1994年5月,筱塘居委会划分为筱塘、月塘、新塘3个居委会。
  至1994年底,城厢区下辖2个街道及2个乡,计有15个居民委员会、35个村。
  荔城街道,辖梅峰、梅山、英龙、长寿、太平、文献、凤山7个居委会。
  凤凰山街道,辖龙德井、南门、筱塘、下磨、北磨、公园、月塘、新塘8个居委会;
  城郊乡,辖荔浦、陡门、张镇、西洙、东阳、长丰、七步、濠浦、莘郊、南郊、畅林、拱辰、延寿、洋西、龙桥、泗华16个村;
  城南乡,辖新溪、古山、埭里、步云、阔口、镇海、顶墩、下黄、肖厝、沟头、棠坡、坂头、霞林、木兰、铁岭、屿上、林桥、朱坑、白洋19个村。
  第三章 乡镇
  第一节 荔城街道
  荔城位于城厢区中部,是莆田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基本上为原莆田城(亦称兴化城)范围内,俗称城里。面积4平方公里,内有市、县、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437个,居民11213户,总人口43644人,其中农业人口1059人。辖7个居民委员会,设81个居民小组,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597人。
  城厢原有一座石城,建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为福建3座名城之一,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拆除。元代在城区设置“四厢”录事司,与莆田县分治,城厢由此得名。城厢及近郊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
  荔城街道原为莆田县城厢镇,建区后改为荔城街道,是城厢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业活动中心。随着旧城改造,主要大街大都经过扩宽改建,矮小的居民住宅逐步被高层楼房取代,城区面貌焕然一新。1993年,闽中脱水厂已有11个蔬菜脱水产品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当年出口产值达1504万元,成为街道创汇的龙头企业。
  1994年,荔城街道拥有街道和居委会办的集体企业以及联合体和个体企业3417个,就业人数8845人,形成电子、鞋革、包装、印刷和食品加工等5个支柱产业。同年,街道企业总产值达3.14亿元,比1984年增长20倍;实现税利1956万元,比1992年增长1倍;居民人均收入2450元,比1984年增长6倍。
  第二节 凤凰山街道
  凤凰山街道是建区后新设立的街道,面积9.17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民委员会,1994年,有常住人口6206户,22327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人。耕地面积288亩,山地面积5000多亩,开发有各类果场、公园、苗圃等2000多亩。
  凤凰山街道地处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莆田长、中途汽车站设在境内,日车流量达1万多辆次,日客运量达1.7万人次;省电网110千伏变电站建在筱塘村;东圳水库主渠道从西部的凤凰山麓绕山横穿全境,水源充沛,为全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提供有利条件。辖区有宜果、宜林山地5000多亩,是莆田市的重点工业园区、文化区和住宅区。新开辟的主要街道有学园路、文献路(西段)、区府路、南门街、台湾街等。
  凤凰山又名南山,古有南湖之称,古代兴化湾的潮汐淹及凤凰山麓,山上苍松翠柏倒映波中,因地在城南,故名南湖,宋有南湖渡。唐、宋时期,佛教盛行,佛宇建造盛极一时,仅南山地区就建有2寺(广化寺、法海寺)、10院、120庵,僧众数千人。
  1991~1994年,新建3个千人住宅小区、8个居委会、6座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群。新建、改造7条城区主街道和18条小街道,大街小巷全部浇灌水泥路面。
  境内“南山农业大观园”占地面积5000亩,列为街道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也是融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品尝、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农业区。1994年,已建立观光果园400多亩,一条长4.2公里的盘山旅游公路也已建成通车,境内分布的池亭楼阁气派壮观,凤凰山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
  1994年,街道工农业总产值达10119万元,比1991年1701万元增长494.8%。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3269万元,比1991年的3085万元增长978.41%,平均年递增102.9%。1992~1994年,共筹资1458万元,创办股份制集体企业41家。
  第三节 城郊乡
  城郊乡位于城厢区东北部,面积30.50平方公里。全乡有16个村委会,2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875户,总人口50119人,其中农业人口46528人。全乡共有回族人口378人,主要分布在张镇、七步两村。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20户。
  城郊乡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84%,耕地面积1157公顷(17356亩),水域面积130公顷(1950亩),山地、果地468公顷(7020亩)。农作物一年三熟,稳产高产。木兰溪、延寿溪在境内汇合,河网密布,水产资源丰富,鱼肥粮丰,素有“鱼米之乡”、“水果之乡”之称。境内盛产荔枝、龙眼、枇杷、橄榄等20多种名、优、特水果,产品远销国内外。
  1990年,城郊乡被省政府定为福建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之一。1994年,共有乡镇企业750家,其中“三资”企业5家、集体企业24家、联合体企业121家、个体企业600家。工业有鞋革、塑料纺织、食品加工、造纸、建材、工艺品等行业;农业已形成粮食作物、水果、蔬菜、蘑菇、肉鸡、水产等生产基地。民营经济和专业村迅速发展,形成以鞋革、纺织、食品加工、淡水养殖、蔬菜生产、水果种植与加工为主的8个专业村。199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534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55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年出口创汇10364万元。
  第四节 城南乡
  城南乡位于城厢区南侧,面积35.33平方公里。全乡有19个村委会,17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681户,人口36669人,其中农业人口29209人,占79.66%。耕地面积10306亩,人均0.28亩,山地面积约3万亩。
  城南乡位于郊区,为市区的蔬菜供应基地。全乡每年蔬菜复种面积达1万余亩,总产量达100多万担。坂头、顶墩、下黄、肖厝为蔬莱专业村,村民有加工酸菜的传统工艺,出产的酸菜品种多,口味好,色泽美。1990年后,研究成功阴雨天气制作酸菜的新工艺、反季节蔬菜种植和蘑菇二次发酵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生产的各类蔬菜和大坛酸菜,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闽西北一带。
  1990年10月建乡至1994年,先后引进外资企业13家,投资总额3000多万元,年产值近亿元。青田鞋业公司、龙威鞋业公司已成为城南乡的支柱产业,生产的中高档运动鞋出口交货年总值达9464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镇海村的建材贸易市场和交通运输业;阔口村的轻工工艺加工;步云村的禽苗养殖;沟头村的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棠坡村的农产品贸易市场;新溪村的木竹贸易市场和石板材加工工业;林桥、朱坑、白洋、霞林、铁岭等村的水果生产;坂头、顶墩、下黄、肖厝、古山、木兰等村的蔬菜种植及加工等各具特色专业村的建设,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7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05亿元,粮食总产3500吨,第三产业总产值5681万元。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