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15 / 172
21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金溪鱼苗生产,民国时期是个空白点。解放初期的人工养鱼,鱼苗从九江等地引进,60年代初,利用水库、池塘进行大面积养鱼,鱼苗需用量激增。1964年,创办县畜牧水产场,开始鱼苗生产。1970年后,高坊水库、琉璃公社综合厂、坪上水库、对桥公社繁殖场...
21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49年统计,全县养殖面积为624亩,产量1100公斤,平均亩产为1.75公斤。在较长时期,金溪渔业受“左”的错误影响较深,人工养鱼发展缓慢,产量低而不稳,人民吃鱼困难。渔业生产走上正常。全县挖塘养鱼面积4050亩,稻田养鱼面积3530...
21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国时期市场上出售的鱼虾,主要靠河塘自然捕涝。捕涝的主要产区在浒湾、琅琚、石门沿抚河一带。其它河流,河窄水浅,产量不多。据1949年统计,全县捕捞出水产量为1.475万公斤。解放后,随着水库大面积养鱼的推广和稻田养鱼的发展,捕涝的出水产...
21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金溪常见的鱼病有十余种,其中病毒性鱼病有出血病;细菌性鱼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打印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真菌引起的鱼病有水霉病;动物引起的鱼病有锚头鳋病、鱼鲺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毛细线虫病;非寄生性鱼病有泛池跑马病等。细菌性鱼病...
21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畜牧水产站建于1953年,有技术干部2人,后来人数逐渐增加,至1959年有干部7人,1966年增至9人,1968年干部下放,仅剩2人,尔后,干部又逐年增加。1985年底,全站共有干部11人,其中畜牧技术干部8人,水产技术干部3人,负责全县畜...
21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2年,浒湾有7家碾米厂,资本最多的3万元,最少的2万元,全县还有麻织夏布业,制茶业,每年产茶100担。解放初期,全县只有1家国营工厂——县人民机米厂和7家私营机米厂。在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7家私营机米厂均转为公私合...
21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2年,浒湾有7家碾米厂,资本最多的3万元,最少的2万元,全县还有麻织夏布业,制茶业,每年产茶100担。解放初期,全县只有1家国营工厂——县人民机米厂和7家私营机米厂。在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7家私营机米厂均转为公私合...
21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企业结构 民国22年,浒湾有7家碾米厂,资本最多的3万元,最少的2万元,全县还有麻织夏布业,制茶业,每年产茶100担。解放初期,全县只有1家国营工厂——县人民机米厂和7家私营机米厂。在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
21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针对不同生产层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经历数十年的变迁,至1985年工业管理机构有县经济委员会、二轻局和乡镇企业管理局。其它如县电力工业、粮油工业等分别隶属各部门领导管理。县工业办公室 1977年2月1H成立,19...
22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工业生产遭受帝国主义和战争的摧残,许多手工业劳动者被迫改行转业。解放前夕,全县仅有个体手工业877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营工业、集体:I二业和个体工业的发展壮大,工业就业人数也急剧增加。年底全县有吃商品粮职工1845人。表...
22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国家对工商业实行调整,全县工业总产值升为88.5万元。“大跃进”期间,因大办钢铁,造成比例失调,浪费严重。1960年工业总产值一下猛增到534.73万元,但经济效益低。1961年开始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22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加工业稻谷加工业清朝和民国初年,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在溪流旁建造水碓,利用溪水落差,带动碓头、碾、磨、舂米磨粉。缺少水源的地区,用人力、畜力推动手砻、石碾、脚碓加工稻谷,花工多,质量差。民国11年,浒湾福聚米行第一个安装以煤为燃料的碾米...
22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粮食加工业 稻谷加工业 清朝和民国初年,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在溪流旁建造水碓,利用溪水落差,带动碓头、碾、磨、舂米磨粉。缺少水源的地区,用人力、畜力推动手砻、石碾、脚碓加工稻谷,花工多,质量差。民国11年,浒湾福聚米行第一个安装以煤...
22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稻谷加工业清朝和民国初年,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在溪流旁建造水碓,利用溪水落差,带动碓头、碾、磨、舂米磨粉。缺少水源的地区,用人力、畜力推动手砻、石碾、脚碓加工稻谷,花工多,质量差。民国11年,浒湾福聚米行第一个安装以煤为燃料的碾米机,日产大...
22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面食加工业清朝和民国时期均为手工制作。清光绪年间开业的有森和兴、茂和、郭裕发、邓仁昌4家。民国时期开业的有何源和、森和新、利芳福、美芳斋、裕茂、天和祥、吉昌祥、祥和仁、森和胜、裕顺等10家,全部是自产自营。解放以后,由县城和浒湾的粮油加工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