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鱼捕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5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成鱼捕捞
分类号: F307.4
页数: 1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市场上出售的鱼虾,主要靠河塘自然捕涝。捕涝的主要产区在浒湾、琅琚、石门沿抚河一带。其它河流,河窄水浅,产量不多。据1949年统计,全县捕捞出水产量为1.475万公斤。解放后,随着水库大面积养鱼的推广和稻田养鱼的发展,捕涝的出水产量也随之增加。解放后又出现了丝网、粘网、尼龙围网等。在沟渠捕涝用三角网、圆网,在小溪、水塘用撒网、丝网、粘网,水库捕鱼全靠尼龙围网。此法现亦被取缔。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成鱼捕捞

内容

金溪成鱼捕捞历史悠久。清末民国时期市场上出售的鱼虾,主要靠河塘自然捕涝。捕涝的主要产区在浒湾、琅琚、石门沿抚河一带。其它河流,河窄水浅,产量不多。据1949年统计,全县捕捞出水产量为1.475万公斤。
   解放后,随着水库大面积养鱼的推广和稻田养鱼的发展,捕涝的出水产量也随之增加。到1981年,全县达11.135万公斤,是历史上的最高记录。此后,因炸、电、药等酷渔滥捕,天然水产资源日趋下降,捕捞的出水产量到1985年降至1.71万公斤。
   捕捞的方法主要有: 网捕:传统用具有三角网、撒网、拦网、圆网等。解放后又出现了丝网、粘网、尼龙围网等。在沟渠捕涝用三角网、圆网,在小溪、水塘用撒网、丝网、粘网,水库捕鱼全靠尼龙围网。
   船捕:高坊和马街两座中型水库用木船配大型尼龙围网捕鱼,多的一网可捕上万公斤。
   鸬鸶捕鱼:养鸬鸶者,将鸬鸶的颈绑住,以防捉到的鱼吞入肚中,然后将鸬鸶赶入水中进行捕捉。现用此法捕鱼的极少。
   夜照:抓鱼人手持鱼灯,鱼钗,腰系鱼篓,鱼伏水底,以钗入水,便可夹住入篓,这种方法多在春夏季节,暴热、雷雨之前后的夜晚使用。
   钓鱼:钓鱼者手执鱼钓,身坐河塘岸边树荫下诱鱼上钩,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渔笼:用细篾编制成笼,一头大一头小,大头设以尖篾编成漏斗作盖,春夏多水季节,将渔笼置田缺、塘缺或沟渠激流之中,鱼入笼中无法外窜而被捕捉。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药杀:解放以前,农村毒鱼一般以茶枯饼捣碎,洗于溪流或注入深潭、池塘。解放后,则改用农药。凡被药杀的塘、潭,鱼类几乎死光,此法现被取缔。
   电触:解放后始用。捕鱼者将带电电线插入水中,使鱼触死或触昏,此法现被取缔。
   炸药捕杀:解放后始用,用一至数节炸药捆好后点燃雷管,放入深潭或池塘中,使之在水中爆炸,凡被炸的潭、塘,鱼类大部死亡。此法现亦被取缔。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