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117 / 172
174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乐安县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的宝塘、谷岗、牛田及湖坪4个水系集水面积为2214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91.9%。水能开发利用的潜力也很大,全县河流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8.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36万千瓦。建国前,对水利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174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面积较大的有增田乡带陂村的月塘,戴坊乡的湖背,其蓄水量均在1万立方米以上,灌田约100亩左右。其余分布县内各地的简陋塘坝蓄水量都很小,抗旱能力极差。建国后1952年开始修筑小(二)型水库1座,此后陆续修建,至1985年先后修成中型水库1座,...
174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面积较大的有增田乡带陂村的月塘,戴坊乡的湖背,其蓄水量均在1万立方米以上,灌田约100亩左右。其余分布县内各地的简陋塘坝蓄水量都很小,抗旱能力极差。建国后1952年开始修筑小(二)型水库1座,此后陆续修建,至1985年先后修成中型水库1座,...
174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据清同治十年版《乐安县志》载:全县建有小型水陂146座。清咸丰年间龚坊建筑过“黄日池坝”。民国9年,山砀乡的庙前,群众集资垒砌石陂1座,湖坪乡的望坑筑有柴陂1座,各可灌田1000亩。原有小型水陂忠义有40座;乐安乡有19座;添授乡有...
174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本县均用人力、畜力车水抗旱。建国后逐步转向机械和电力排灌。现有沿河地区修建的固定抽水机站237座,共有排灌动力246台,拥有3695马力,有效灌溉面积4.9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98万亩。1985年建成电排站4座,4台装机66千...
1746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政府虽每年号召造林,但管理不善,成活率不高。而民间的封山育林,乡规民约却有很大的约束力,乱砍滥伐现象很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1957—1980年全县发生旱灾31次,水灾16次,涝灾18次,累计受害田亩190.3万亩。其中轻度流失8...
1747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以前,本县森林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溪水清澈,水土流失甚为轻微。民国时期,政府虽每年号召造林,但管理不善,成活率不高。而民间的封山育林,乡规民约却有很大的约束力,乱砍滥伐现象很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建国后毁林开荒,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
1748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县水土保持办公室规划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对各类不同流失区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984年以来,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飞播的小松树苗有的长成1米高左右,最低的也有30厘米。
1749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乐安县发展畜牧和水产的条件十分优越。除气温、雨量和阳光适宜外,还有广阔的牧地和水面资源。据1981年《乐安农业区划资料》载称:全县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25万多亩,河流、池塘、水库面积7.4万多亩。
1750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畜禽品种繁多,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等30余种。
175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畜禽品种繁多,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等30余种。
175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耕牛有黄牛、水牛,据民国24年《江西年鉴》记载:“乐安养有耕牛19601头。”水牛适宜于湖田、陷田、复种指数高的地方。本县湖坪、万崇、罗陂、潭港、鳌溪、增田等地农户多饲养;黄牛适宜于山区陡坡梯田,多分布于招携、坪溪、金竹、谷岗等乡。但黄牛历...
175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耕牛的主要疫病有:牛出败、牛流感、牛腐蹄病、牛前胃病、破伤风、五号病;生猪的主要疫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白痢、感冒、体内外寄生虫病、五号病。家禽主要疫病有:鸡新城疫、禽出败、白痢、球虫等病。此后...
175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水产品主要是鱼类、虾蟹类、爬行类,软体动物及水生植物等五大类。其中水生植物有莲、藕、荸荠、茭笋、水浮莲、水葫芦、菱角及浮萍等。
175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水产品主要是鱼类、虾蟹类、爬行类,软体动物及水生植物等五大类。其中水生植物有莲、藕、荸荠、茭笋、水浮莲、水葫芦、菱角及浮萍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