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基础文献
1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南丰县志
乐安县志
金溪县志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114
/
172
1696
一、土地的利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自宋绍兴十九年建县后,奖励农垦,垦荒造田,县境东南山区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明朝后期,全县耕地面积已达40余万亩。清乾隆、嘉庆时期,耕地有所增加。咸丰六年,县组织团练地方武装阻止太平军入境,鏖战3年,青壮年死伤颇多,田园荒芜,耕地锐减。光绪...
1697
二、农作物产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本县粮食生产水平很低,明朝末期,有耕地40余万亩,亩产200多斤,粮食总产量约1亿斤。清乾隆、道光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粮食总产量约1.5亿斤左右。咸丰时兵乱频繁,人口耕地减少,亩产下降到120斤上下。清末民初略有提高。民国23年,粮食...
1698
(一)粮食作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本县粮食生产水平很低,明朝末期,有耕地40余万亩,亩产200多斤,粮食总产量约1亿斤。清乾隆、道光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粮食总产量约1.5亿斤左右。咸丰时兵乱频繁,人口耕地减少,亩产下降到120斤上下。清末民初略有提高。民国23年,粮食...
1699
(二)经济作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历来以种植稻谷为主,经济作物较少,种类、品种也很单调。建国后,长期片面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削弱了多种经营,原来本县著名特产苎麻,产量已降到最低水平;蓝靛业已绝种。棉花公溪、戴坊、龚坊、牛田等地是种棉区,民国23年,全县种棉花0.15...
1700
第四节 农技 农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由于耕作制度落后,耕地复种指数低,作物种植守旧,“早稻不到清明不下种,不到立夏不栽禾,到了立秋才割禾”。耽误了农时,影响了产量,耕作又极粗糙,除少数门庄田外,一般田不冬耕冬翻,任其杂草蔓长,虫害孳生。水稻栽种的行距1.5—1.8尺见...
1701
一、耕作制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处于山区丘陵地带,耕地有不少排田、垅田和坑田。建国前,由于耕作制度落后,耕地复种指数低,作物种植守旧,“早稻不到清明不下种,不到立夏不栽禾,到了立秋才割禾”。耽误了农时,影响了产量,耕作又极粗糙,除少数门庄田外,一般田不冬耕冬翻,任其杂...
1702
单季稻生产时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1955年,本县除少量水田为稻——豆、稻——油,双季稻(含桠禾)等一年两熟外,大部分耕地仍沿袭只栽一季早稻或一季晚稻,50年代初期试搞“三变”,增加复种面积,初步扭转了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的耕作陋习。但改变的面积不大,1955年...
1703
一季变双季时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1965年,本县农业生产开始向深度发展,这一时期为扩大复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推行一季变双季、一晚变早稻和旱地变水田的农业“三变”的耕作制度。1957年,全县一季变双季面积9.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0%。由于复种面积的扩大,当年...
1704
推广双季稻时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70年代初期,本县坚持了以中熟品种当家的早晚品种搭配方式,狠抓以保温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方法,搞好以科学管水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增施磷钾肥,插足基本苗,防治病虫害,有力地推动了双季稻生产。但后因肥...
1705
二、土壤改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本县地貌类型和土壤型的组合特性,结合建国后30多年的土壤利用实践,以及1959、1981年土壤普查的科学数据,因地制宜将全县划为5个土壤利改区,9个土壤改良区。包括万崇乡全部和湖坪、罗陂等乡的大部共38个村及良种场。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
1706
1、中南部中低山丘陵红壤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本县境中南部,包括谷岗、坪溪、金竹、招携4个乡镇的全部和公溪、湖溪、鳌溪、南村、望仙、湖坪、罗陂等乡镇的66个村,总面积1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覆盖率为52.8%,属红壤、麻沙泥田土壤,耕地面积甚少,占总面积的6%,处于山地峡谷...
1707
2、西北部高丘红壤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鹏州、潭港两乡和增田乡的王沙、小池;牛田镇的羊家岭;望仙乡的东炉、坪上;航桥乡的厚坊;山砀乡的蔡坊;龚坊乡的殷坊、濂坑、长罗;戴坊镇的峰岫、社坑、麦坑等34处,土地面积为6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29%,为本县相对的山多田少的林粮...
1708
3、北部中低丘陵红壤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湖溪、公溪、航桥、山砀、龚坊、戴坊等乡镇的40个村,有土地面积62万亩,占全县土地的38%,其中林地20万亩,是相对山少田多,粮食占优势的农粮区,区内土壤以中低丘为主,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降水量不匀,有旱涝灾害,着重培土改...
1709
4、中部高中丘陵红壤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鳌溪镇及南村乡的管坊、太平、西坑、望下、茅岗、樟坑、前团、南坑;增田乡的长江、带陂、瑶前、汤元、东湖、石陂、西边、温田;望仙乡的山湾、肖坊、高望等29个村,总面积4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11.63%,是本县田多山少,水土流失严重区,土壤类...
1710
5、西南低丘红壤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万崇乡全部和湖坪、罗陂等乡的大部共38个村及良种场。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68%,是一个地势低,光、热、水条件较好,发展前途较大的农业区。区内成土母质较复杂,为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石英岩类、红沙岩类和河流冲积物,因地形和土母质的差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