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双季稻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417
颗粒名称: 推广双季稻时期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1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70年代初期,本县坚持了以中熟品种当家的早晚品种搭配方式,狠抓以保温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方法,搞好以科学管水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增施磷钾肥,插足基本苗,防治病虫害,有力地推动了双季稻生产。但后因肥料供应不上,全县又改为稻——稻——肥为主的耕作制度,并适当搭配稻——肥、稻——闲、稻——稻——油耕作。1975年,全县播种绿肥26.5万亩,占耕地的72.8%,当年种植双季稻达18.2万亩,占水稻的55.8%。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推广双季水稻

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70年代初期,本县坚持了以中熟品种当家的早晚品种搭配方式,狠抓以保温育秧为主的培育壮秧方法,搞好以科学管水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增施磷钾肥,插足基本苗,防治病虫害,有力地推动了双季稻生产。但后因肥料供应不上,全县又改为稻——稻——肥为主的耕作制度,并适当搭配稻——肥、稻——闲、稻——稻——油耕作。1975年,全县播种绿肥26.5万亩,占耕地的72.8%,当年种植双季稻达18.2万亩,占水稻的55.8%。
  为适应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发展的新形势需要,1981年后,因地制宜,逐步改为“合理轮作,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为中心的耕作制度,有如下七种制度: 1、稻——稻——肥的1年三熟制,分布在低丘陵的小平地或山间小盆地的塅田,约有11.5万亩,占双季稻的70%左右,占水稻田的31.9%。
  2、稻——肥1年两熟制,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的山坑、山排铁水田,有8.2万亩左右,占水稻田面积的22.7%。
  3、一季中、晚稻——冬闲制,主要分布在排水不良的低洼田、丘陵山坑田和山垅冷浸田,约有9—10万亩,占稻田面积的25%左右。
  4、双季稻——冬闲制,主要分布在易受畜害、禽害的门庄田和早稻秧田,有5.5万亩左右,占水稻田的15%。
  5、稻——稻——油、稻——豆——油、稻油等1年两熟或1年三熟制,冬季实行红花草、油菜轮作,这种耕作制度很有发展前途。
  6、经济作物和水稻轮作制,近两年有新的发展,推行了花生——晚稻、西瓜——晚稻、油菜——西瓜——晚稻、晒烟——晚稻、稻——鱼等连作制,约占水稻田面积的5%左右。
  7、旱地耕作以红薯——油菜1年两熟制为主占旱地面积的15%,另外还有花生、芝麻、瓜类等作物轮作制度。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