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唱凯镇” 相关
共 442 条 5 / 30
6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山地高中草地 有禾草、莎草、杂草和豆类。禾本科以高草、中草为主,次为蕨类。草本植物有芒其、野枯草、鸭咀草、画眉草、蕨凤佛草、茅稿草等。这类植物,对保护地面、防止水土流失作用较大。
6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气温据气象资料记载,本镇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5.6度,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9.6度。极端最高气温41度(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度(1991年12月29日)。气温回升一般从3...
6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气温据气象资料记载,本镇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5.6度,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9.6度。极端最高气温41度(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度(1991年12月29日)。气温回升一般从3...
6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一月 晴12天(3-19天),雨6天(2-13),雪1.5天(0-7),霜8天左右,气温6.3℃(3-9.7℃),日照81小时(22-127),雨量88毫米(11-345)。小寒、大寒、三九、四九均在本月,正值降冬季节,是全年最冷的月份,...
6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唱凯镇地区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有水灾、旱灾、大风冰雹、寒潮冰冻,还有漏伏、烂秋等。
66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从十一月中下旬开始到翌年二、三月是冷空气频繁入侵的季节。其规律性:冷空气入侵之前,天气暖、气温偏高、偏南风,连续几天出现18-20℃以上的气温。冷空气来时,风向由南转北,风力由小到大,气温缓慢下降,过程降温(3-5在内)10-15℃以上,并...
67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有暖冬、寒春、凉夏、梅雨不雨,汛期无汛,十月小阳春等。
68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植物(农作物)萌芽始花结实,青娃鸣叫,燕子来去,这些物候现象都有一定的规律,有的以气候为前提,如植物始花,青娃鸣叫;有的以季节为准,如燕子来去。
69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硬石干燥晴,潮湿雨。 盐钵还潮,大雨快到。 干烟回潮,雨在明朝;烟不出门,大雨将临。 灶灰湿结块,定有大雨来。 空山回音响,天气晴又爽。 六月南风海也干;七月刮北风,楼上钩虾公;春东夏西,打马送蓑衣。...
70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宋淳熙七年(1180)五月,倾盆大雨半月之久,村田皆淹,浮尸遍河,哀声四起,灾后,陆游睹此惨状,开仓济民,被朝廷责怪而罢职。
7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自六月中旬以来,接连四次遭暴雨侵袭,雨大且猛,7月23日晚上,降暴雨,至25日上午总雨量300公厘以上,到7月底共下雨12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到7月底共降雨2133.3毫米。洪水超过警界线,解放桥下超过4.9公寸。7月2...
7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唐元和三年(808)秋,大旱,农作物几乎全部枯死。 唐元和四年(809),1-6月不雨,大旱,民以土充饥,死亡无数。 宋大观三年(1109)6-10月未雨,田土尽裂,作物枯死。 宋绍兴六年(1136),大旱,大饥,死...
7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2月,冰雹如石,毁灭庄稼无数。 清嘉庆二十三年(1797)春,冰雹拳头大,屋瓦多数打碎,禾苗击毁。 清同治八年(1869)2月24日,大风过境,冰雹降,每个雹重一、二斤,屋瓦尽裂,林间鸟雀死者甚多。...
7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1919年(民国8年)孙中山将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6年(民国15年),中国国民党开始统治临川,县级机关为中国国民党临川县党部。1926年10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攻克抚州。经随军来抚的共产党员陈奇涵、曾燕堂、钟赤心的努力...
7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1919年(民国8年)孙中山将中国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6年(民国15年),中国国民党开始统治临川,县级机关为中国国民党临川县党部。1926年10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攻克抚州。经随军来抚的共产党员陈奇涵、曾燕堂、钟赤心的努力...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