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因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9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因素
分类号: P463.3
页数: 3
页码: 28
摘要: 气温据气象资料记载,本镇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5.6度,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9.6度。极端最高气温41度(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度(1991年12月29日)。气温回升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最迟4月上旬。相差20天左右,气温大都稳定在摄氏15度以上,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早稻不栽“五一”禾,完全符合本镇气候特点。气温下降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寒露”前后,常有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到摄氏20度以下,给晚秋作物带来不利。
关键词: 唱凯镇 气候

内容

唱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多阴雨低温,盛夏高温炎热,伏秋晴多易旱,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据气象资料记载,本镇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8度,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5.6度,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9.6度。极端最高气温41度(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度(1991年12月29日)。气温回升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最迟4月上旬。相差20天左右,气温大都稳定在摄氏15度以上,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早稻不栽“五一”禾,完全符合本镇气候特点。气温下降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寒露”前后,常有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到摄氏20度以下,给晚秋作物带来不利。
   降雨 据气象资料记载,本镇雨量集中在春夏两季,上半年雨量偏多,约133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70%,下半年偏少,为58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30%。全年均降雨量为1917毫米,最多为2421毫米,降雨最少的是十二月,平均为47毫米,1994年反常十二月份,降雨262毫米,为历史少见。最大日雨量是246毫米(1992年7月4日),1979年秋季106天内只降雨33毫米,出现严重干旱。
   唱凯镇四季时间划分表 日照 全镇平均日照总数为1775小时,占全镇在地球上可能照射的时数的41%。年日照最多年为2359小时(1963年),占可照总时数的51%,年日照最小年为1410小时(1985年),占可照总时数的30%,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日均8.7小时,2月份最小,日均2.3小时。
   蒸发量 据气象资料分析,唱凯镇全镇平均蒸发量为1282.7毫米。历年月平均值是:1月43.1毫米,2月44.3毫米,3月55.55毫米,4月94.4毫米,5月115.9毫米,6月136.7毫米,7月207毫米,8月203毫米,9月156.1毫米,10月98.8毫米,11月64.9毫米,12月53.9毫米。2003年蒸发量最大,为1604.2毫米,1970年蒸发量最小,仅919.9毫米。
   霜雪 霜冻一般在强冷空气过后,风小、天晴、辐射强的晚上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最低气温在摄氏2度以下,易下雨或结冰,霜期一般从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唱凯镇有霜期年均93天,1978年霜期最长为126天,1966年霜最短为57天。
   冬季因受寒潮影响,出现冰冻,积雪较多。据资料记载,唱凯镇积雪期为12月下旬至次年3月。年平均雪日为7.5天,1964年雪期最长从2月17日至28日,连续下雪12天之外,积雪深度达16厘米,1977年先后下雪三次共19天,1984年雪日最多为26天(从1983年12月28—1984年2月27日,初终间日数62),1961年和1978年雪日仅为2天,近年来,受暖冬影响有全年不下雪的情况。
   气压和风 年平均气压为1010.8毫巴。最高为1031.2毫巴,最低为990.4毫巴。风向因季节转换规律性强,风力变化较大,唱凯镇主导风为西北偏北风,年最多风向为北风,北风频率为21%,静风频率为23%(多在4-6月),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最大风速为20米/秒。一般从9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时,风向渐自北转南,宜于春耕播种。4,5两月北风和南风来回变动。盛夏季节,时有台风侵袭,给农作物带来不利。6月-8月,南风盛行,也是全年农作物生长最好时节。到了秋季,因海洋性暖温气候逐渐减退,冷空气日益增强,有时“寒露风”呼号而来,影响二晚抽穗扬花。
   历年来最大风力,一般6-8级,也有极少年份出现龙卷风,短时风力达12级以上,造成房屋倒塌,作物受害。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