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刘向” 相关
共 5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主张结合先儒传注与其他典籍,注解经典,治经上取长补短。他重视先儒的注经方法,善于引用其他文献,批判性地吸收各家观点,并通过比较穷究异同,最终达到准确理解经典本义的目的。
2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主张怀疑与辨伪精神,对经典进行审视与辨析。他根据流传情况、文体风格、字词用法、出现时间及思想义理等方面,提出了多种经学辨伪方法。
3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朱熹如何从“性”的角度来解释“礼”的本有性。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他认为“礼”即“性”,是未发状态下的人的本性。同时,他认为性是天所赋予的,是自有本根的,作为性的礼也应该是本有的。朱熹常并举“礼”与“仁义智”等是天所与、承天命的。他...
4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强调“仇者以义解之”,儒家历史上对“仇”的态度包括“大复仇”理论和“仇必和而解”思想。其中,“大复仇”理论体现了“义”作为一种道德形上学原理的内涵,而“仇必和而解”则强调在具体应用中“义”的辩证智慧。
5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儒家经典强调复仇的合理性,特别是《周礼》和《礼记》,而公羊春秋学更进一步推动了儒家的“大复仇”理念。朱熹所说的“仇者以义解之”中的“义”指的是社会正义。东汉文献中也有和解仇怨的思想,与张载的“仇必和而解”有相似之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