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54 / 1334
229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科学管理工作中,主管全县科技人员先后进行职称评定和申报,应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和申报,基层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论证等工作。
229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6月县科委创办瓜咱沟沙沟河坝(海拔1820米)天麻试验点,试验田6亩,建筑面积2亩(包括院场、上温室、气象哨)简易平房5间,保护林(次生林)150多亩。期间,科委有关技术人员承担州列课题“天麻栽培试验”和县列课题“猪苓人工栽培试验...
229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地震办公室1975年成立,原址舟曲县气象站,由一名兼职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76年配专职干事1名。翌年归并舟曲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1978年恢复原称后与科技局合署办公,兼职主任1名,干事2名。
229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尚未创立专业性科技咨询服务机构。80年代,县科委先后帮助城关乡食用菌菌种厂、食用菌裁培专业户、药材种植户、县医药公司等单位和个体户,作过一些技术咨询、经济论证,预测等无偿服务。
230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科委于1982年4月、8月及1985年12月先后在峰迭及大峪、城关乡庙沟村等地举办5期(每期3—6天)天麻、猪苓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300余人,其中约200人已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230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以来,随着农技、农机部门的成立,科学技术首先在农、林业范围内推广应用。1978年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开展专业性科研活动。
230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本县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兼职管理到专业管理,从城镇到农村,由单项收听到多项转播的大发展过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12年中,由单纯国家独办发展成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四级联办的广播...
230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新闻报道寥寥无几。《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于1936年曾沿长江西行,辗转到白龙江流域西固县采访民情。
230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西固县始设立收音站,县委宣传部干事兼收音员,负责收录新闻和广播宣传。1956年成立舟曲县广播站,配播音、机线、行政负责3名。1960年,广播业务归并文化馆。1962年广播站恢复。1968年与文化馆等单位合并组建宣传站。1973年...
230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70年代前,电视一词在舟曲人们生活言语中还很陌生。1979年后,已进入舟曲居民家庭。本县从第一座电视差转台建成至今,仅11年时间,全县已建成电视差转台3套3座,地面收转站(包括舟林局属场)14座。
230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创办报刊,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民众教育馆办有《青年简报》,内容宣传抗日救亡。国民党县党部主办《江涛周刊》,内容多系党义及披露抗战新闻。出刊时间不长。《青年旬刊》系三青团西固区队部主编,内容与《江涛周刊》大同小异。另外《西固县政府公报》每...
230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古文化遗存丰富。新石器中晩期,先民们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历代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财富消失冲灭,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和文物调查征集工作。至1990年底,全县已调查发...
230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尚能说明文化类型的计23处。牛头坪文化遗址牛头坪文化遗址位于峰迭乡瓜咱城东南高丘三阶地。1974年初查发现。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14厘米,距地表1.8〜6.4米。剖面遗层含红烧土层、灰层、灰坑...
230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70年代农田建设中,县境东南八楞乡东岔湾、池干乡干子沟、弓子石乡石家山等台地出现数座秦墓,出土规格不一的秦“半两”铜币和绳纹灰陶罐、盆等器皿及残戈兵器。其中东岔湾一例墓葬,头、身遗骸异置。
231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境自秦置羌道起,于边陲高山、大河之咽喉筑城围寨、汉至清,随兵燹征战, 时有筑城设堡之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