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普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9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普及
分类号: G31
页数: 2
页码: 524-525
摘要: 舟曲县尚未创立专业性科技咨询服务机构。80年代,县科委先后帮助城关乡食用菌菌种厂、食用菌裁培专业户、药材种植户、县医药公司等单位和个体户,作过一些技术咨询、经济论证,预测等无偿服务。
关键词: 科技 科技普及

内容

一、科技咨询服务
  舟曲县尚未创立专业性科技咨询服务机构。80年代,县科委先后帮助城关乡食用菌菌种厂、食用菌裁培专业户、药材种植户、县医药公司等单位和个体户,作过一些技术咨询、经济论证,预测等无偿服务。并对县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引种试验等方面作岀一系列的可行性论证报告。1984〜1989年间,研究改造酒柿加工工艺,为主产区大川,南峪等乡远销酒柿商品提供技术服务。1986年从武都地区农科所引进技术,帮助城关乡创建菌种厂。截止1989年累计生产黑木耳菌种3.5万瓶,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往迭部、宕昌、岷县一带,创产值2.28万元。1986年为城关、弓子石等乡引进白芸豆生产技术推广种植,年产量40吨左右。1982年,以城关乡三眼村引进试验江苏平菇、凤尾菇原种分离生产栽培为重点,在西街、瓦厂、寨子等村发展13户食用菌栽培户,菇床420平方米,截止1986年累计培育出菌种7000多瓶,产值4200多元,产量最高达10公斤/平方米。1987年因借用接种试验的农技化验室另作他用,停止生产。至1990年,平菇生产仅剩1户(西街),菇床30平方米,3年共生产250公斤鲜菇。
  二、实施套种技术
  本县人均0.28亩的河川一年两熟作物区的水浇地,亩产一直徘徊在150〜200公斤之间。1982年州、县农技部门在城关乡三眼村实施小麦、玉米套种技术,其播幅:小麦0.9--1米,玉米36To厘米;播期:小麦10月10日左右。玉米在麦收前半月至20天点播,采用“中单2号”玉米良种,先在两户农地中试验成功,亩产从原来的200公斤左右猛增到450多公斤,最高亩产达650公斤。1983年发展到18户,60亩示范田。1984年全村实现套种化,1985年获大丰收,总产量由原来的4.5万公斤左右,猛增到8.3万公斤;人均有粮由原来110公斤增加到208公斤。是年,在城关乡推广。1986年州、县有关部门在三眼村召开河川地区乡村干部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并选抽该村“二传手”技术员分赴各乡传授套种技术。大面积推广后,1988年全县亩产由原来的140.5公斤增至359.5公斤,净增156%,三眼、北关两村亩产在500公斤以上。1990年,全县共套种10000亩,亩产800公斤以上。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