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30 / 1334
1936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及以前迭部境内无办学先例,更无教书先生。民国末期,仅有个别私塾共聘用外地教书先生数人。1946年开办的洛大国立小学只有教书先生2人。
1937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逐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创和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因县境经济落后,长期属财政补贴县,教育事业费历年均来源于国家拨款。建县前的10余年中,各学校教师工资、业务费,先后分别由卓尼县、临潭县、龙叠县供给。
1938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7年9月26日成立迭部县科学技术管理局,时为县革委会下设的全县科技工作管理机构,配局长1人,编制3〜5人。1980年5月25日改为迭部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由9人组成,县革委会分管副主任杨道生兼任主任,配专职副主任1人。19...
1939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7年9月26日成立迭部县科学技术管理局,时为县革委会下设的全县科技工作管理机构,配局长1人,编制3〜5人。1980年5月25日改为迭部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由9人组成,县革委会分管副主任杨道生兼任主任,配专职副主任1人。19...
1940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迭部这块少数民族聚居的千年古土,在旧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边隅僻壤,从未重视过本地区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更难奢谈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及劳动方式极为落后,人民群众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过着糊...
1941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迭部是1962年才建立的新县。建县前各行业科技单位均未成立,科技队伍尚未形成,还谈不到科技成果的创造。建县后正在县属科技单位开始建立,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陆续派入,科技队伍逐步形成不久,便遇到了十年
1942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科普宣传自1977年县科委(局)成立以来,先后采用发放科普资料、放映科普电影、科技成果实物展览、图片展出,发挥专业学会作用等办法,向全县广大城乡群众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单位负责人会议和专业会议向各级领导进行重视科技和科技知识的宣传。1984年...
1943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昔日迭部虽然地处深山僻壤,交通闭塞,贫困落后,但在这块边隅古土上,却蕴藏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古朴独特,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三国及南北朝以来,古迭州系羌、氐、汉、党项、吐谷浑、吐蕃等多种文化接触融合之地。而且从很多考古发掘、史书记载、古文...
1944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县前,迭境历无文化管理机构。1962年建县后,县人民政府始设文教卫生科,主管全县文教卫生事业。“文革”期间于1968年6月改为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文教组,1975年9月政治部撤销后恢复原建置并更名为县文教局。局内一直由一名副局长分管文化工作...
1945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壁画、酥油花、木偶表演、泥塑、木刻等,而且主要集中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佛教寺院内。
1946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文化事业和交通、经济的发展,县内群众文艺在继承传统歌舞,充分挖掘民间文艺珍宝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大量现代文化艺术,且在继承、结合和创新中得到较快的发展。
1947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迭部境内在新文化领域实属未开发的处女地。全境无报刊、图书发行业,更无广播电视等其它新文化的传播。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录像、录音等新兴文化事业,均系建国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且近年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迭部县作者发表作品一览...
1948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迭部是块美丽富饶、锦绣如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既有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古文化遗存,又有驰名中外的革命胜迹,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掘的古文化遗存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繁衍生...
1949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县境内,先后在42处古文化遗址(点)中发掘出土了许多“马家窑”、“齐家”、“辛店”、“寺洼"文化和土著二号文化遗存。其中主要文化遗址 (点)有33处。
1950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 类型: 正文
迭部县境内发现的三国、北周及隋唐时古城堡遗址共7处。其中6处古城残迹犹存,一处在城镇建设中被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