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物名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4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物名胜
分类号: K872.42;K928.7
页数: 19
页码: 701—719
摘要: 迭部是块美丽富饶、锦绣如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既有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古文化遗存,又有驰名中外的革命胜迹,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掘的古文化遗存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是古羌民族的活动中心,后汉以来则成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留有蜀将姜维于“沓中"屯兵种麦的遗迹。南北朝北周起于境内置州、郡、县等军政建置,筑城设防,至隋、唐沿袭数百年之久,留下了多处古城遗址。中唐以后吐蕃王国统领时期,以及宋、元、明、清多委以部族首领为朝廷命官辖治,随着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弘扬,给县境遗留了星罗棋布的古刹名寺以及丰厚的宗教文化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
关键词: 迭部县 文物名胜

内容

迭部是块美丽富饶、锦绣如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既有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的古文化遗存,又有驰名中外的革命胜迹,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掘的古文化遗存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是古羌民族的活动中心,后汉以来则成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留有蜀将姜维于“沓中"屯兵种麦的遗迹。南北朝北周起于境内置州、郡、县等军政建置,筑城设防,至隋、唐沿袭数百年之久,留下了多处古城遗址。中唐以后吐蕃王国统领时期,以及宋、元、明、清多委以部族首领为朝廷命官辖治,随着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弘扬,给县境遗留了星罗棋布的古刹名寺以及丰厚的宗教文化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 迭部又是中国革命史上举世瞩目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之地,著名的“俄界会议”和“腊子口战役”遗址等革命胜迹亦在境内,在迭部留下了当年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光辉足迹。
  迭部还是当今西北一块森林密布、山青水秀的绿色宝地,奇丽壮观、旖旎多姿的迭山风光使人陶醉。全境堪称一处得天独厚、规模宏大的天然游乐园,到处都是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秀丽别致的旅游胜景。
  第一节古文化遗存
  一、古文化遗址(点)
  全县境内,先后在42处古文化遗址(点)中发掘出土了许多“马家窑”、“齐家”、“辛店”、“寺洼"文化和土著二号文化遗存。其中主要文化遗址 (点)有33处。
  然闹遗址位于县城东郊电尕乡然闹村,先后出土大量的细泥质素面灰陶片,细泥质加砂灰陶片,粗绳纹加砂红陶片;细泥质彩陶壶口,壶唇外卷,颈部有带纹,有夹生层;还有粗、细绳纹砖,布纹瓦,石斧;贝壳化石1块,乳黄色牙齿化石1颗。
  良种场遗址位于电尕乡吉爱那村南良种场附近。在大搞“三万亩”农田基本建设中挖掘出土的文物中有:细泥质无耳红陶壶,火候较高,内壁有抹光、手捏痕,腹部有绳纹,带纹绕腹,口径6.2厘米,底径12厘米,高26厘米,平底小口;细泥质双耳红陶罐,平底大口,口残径14厘米,残高29厘米,底径13厘米,折腹以上素面,以下绳纹,内壁有捏痕,火候较高;另一件细泥质双耳红陶罐稍大,口残径15厘米,底径17,5厘米,残高33厘米,外形与火候与前相似。此三件均属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现存县文化馆。
  布岗遗址位于县城西益哇乡布岗村后山巅。在古城遗址附近的农田中出露有火候较高的细泥质陶片和粗泥质绳纹灰陶片。布岗村附近出土墓葬骸骨。
  达拉沟口遗址位于尼傲乡境白龙江与达拉河汇流点南角台地上。在农田建设中出露陶罐,素面灰条砖(宽17厘米,厚6厘米),灰面布纹瓦,绳纹瓦,泥质绳纹灰陶片,黑灰色粗泥质陶瓮、陶盆,绳纹素面红陶片;宋瓷片,内壁菜绿色,底有养叶花纹,火候高,挂釉薄;石磨盘一扇,圆面直径15厘米。
  九如卡遗址位于达拉沟进沟约10公里处的右侧台地上。在古城遗址处岀露有桔红色细泥质陶片,细加砂绳纹灰陶片、内壁有捏痕,蓝纹细泥质灰陶片,灰黑色绳纹粗加砂陶片。
  洛大桥西遗址位于县境东部洛大乡驻地西大桥西侧台地上。曾出土陶器、陶片,其中高11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8.8厘米的素面绳纹陶盆1件。
  蔬菜一队遗址位于县城西侧哇巴桥西台地上。先后出土三个文化类型的遗存,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壶1件,高16.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4.8厘米;齐家文化类型的2件,均为素面平底,收颈折腹,其中敞口双大耳罐高12.6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5.5厘米,无耳喇叭口红陶罐高9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7.4厘米;并采集到寺洼类型的加砂红陶片、细泥质灰陶片、波浪纹灰陶片、灰色附加堆坟陶片等文物。
  白云村遗址位于电尕乡白云村后即白龙江南岸台地上。断崖及地面出露细泥质素面红陶片、细加砂红陶片,粗泥质加砂陶片、陶罐口沿罐底;还有两块马家窑类型的红陶钵口沿。
  次日那遗址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东侧次日那村及东台地上。遗址东北断面出土细泥质灰陶片和细加砂红陶片,外壁有蓝纹、绳文、附加堆纹,内壁有手捏痕或轮制纹。
  县城区6处文化点在县城范围内的多处曾先后出土多类型的古文化遗存。城区西侧公路沿断崖出土多件陶器、陶片,其中双耳陶罐1件,灰加砂敞口陶罐1件;县人武部院后山脚岀土素面灰陶器4件,其中两件藏县文化馆,其一残高23厘米,口径4.6厘米,底径8.9厘米,腹下有绳纹,另1件残高27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8厘米7县一中出土加砂砖红色陶片;县中队院内岀土灰白色无耳长颈瓶1件,高28.8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0厘米,属土著二号文化,藏县文化馆;县政府车库亦出土1件高25.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的灰白色土著二号陶器;城西罐头厂院内出土铜熨斗1件(近代)。
  桑坝沟口文化点位于县境东北桑坝河与腊子河汇流的西北角台地上。1988年修建桑坝林场时出土大量文物,其中有骨笄、石刀、石斧、石弹丸、石环,以及陶器、马家窑彩陶片等。
  保扎村文化点位于电尕乡保扎村,地处白龙江南岸台地。出土陶器两件,其中1件平底敞口灰陶瓶高26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7厘米;另1件残高20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8.7厘米,折腹处有一带旋纹,下腹有绳纹。
  桑坝文化点位于桑坝乡政府驻地东侧。1987年修公路时出土细泥质红陶碗和陶斗各1件,陶碗高5.4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5.5厘米,陶斗高17厘米、口径13.6厘米、底径9厘米,底座凹进,壁有小孔。 尼傲文化点位于尼傲乡尼傲村,出土1件素面平底陶壶,高23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5厘米。还采集到细泥质红陶片、布纹瓦、朱红色釉陶片等文物。
  除以上文化遗址(点)外,县境内还先后发掘出土古文化遗存的文化点有:益哇乡境的尕固村,电尕乡境的姜巴村南、哇巴沟一场营林队、亚日村、拉路村、沙让村、谢协寺、新征村,卡坝乡境的卡坝寺,达拉乡境的四场检查站处,旺藏乡境的麻牙园艺场、次日那,洛大乡境的洛大村东等13处。这些文化点上,先后发掘出土并采集到基本类似于以上其他文化遗址(点)中的大量古文化遗存主要有:灰加砂陶片,素面加砂红陶片,细泥质红、灰陶片、粗加砂红陶片,细加砂红釉陶片,绳纹砖,布纹瓦,石磨盘、圆石锤、扁石锤,以及火烧迭压层等。
  二、馆藏文物
   县境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收藏在省州文物馆内。县文化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
   (一)石器有牙齿和贝壳化石各1件,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笄3件,近代的石磨盘、石棒共5件。
  (二)陶器马家窑类型的有双耳采陶壶1件,素面双耳红陶壶1件,宽带绳纹双耳红陶壶1件,双耳绳纹红陶罐1件,双耳粗绳纹红陶罐1件,单耳素面红陶罐1件,素面灰陶1件,素面灰陶盆1件,素面红陶长颈瓶1件;齐家文化类型的素面加砂红陶杯1件,双耳加砂红陶罐1件;土著二号类型的有素面灰陶瓶1件,双耳素面灰陶瓶1件,单耳细绳纹灰陶罐1件。还有古绳纹砖、布纹瓦。
  (三)铜器有朝代未能确定的青铜梅花熨斗1件,黄铜长柄勺1件,黄铜鸡1件,黄铜马铃1件,黄铜笔盒盖1件,黄铜碗1件,红铜钱筒1件。
  (四)铁器有明代连环铁甲1件;革命文物红军印1攻,葫芦型手榴弹2颗;近代铁锁8件,铁火炼6件。
  (五)瓷器有元代釉瓷扁壶1件,清代乾隆五彩龙碗4件,乾隆素花红彩碗2件;还有年代未定的梵文青花瓷碗、盏各1件,黑釉瓷器4件。其它瓷器7件。
  (六)古钱币县境内先后出土并在县文化馆收藏的古币主要有:汉五铢2枚,唐代开元通宝4枚,北宋咸平元宝1枚,元符通宝1枚、绍圣通宝1枚、元丰通宝1枚,金代正隆元宝1枚,明代天启通宝1枚、崇祯通宝1枚,清代康熙通宝31枚、雍正通宝1枚、乾隆通宝300枚、嘉庆通宝94枚、道光通宝65枚、咸丰通宝21枚、咸丰重宝1枚、同治通宝5枚、同治重宝1枚、光绪通宝7枚、光绪元宝3枚、川币1枚、大清铜币1枚。还有越南古币景兴通宝1枚,日本古币宽永通宝1枚。(七)其它还有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的刺绣丝织品、木器多件。
  三、古墓葬
  县内先后在农田建设、修公路、盖房中,有电尕乡境的姜巴沟、县城西侧、县政府车库、武装部院后山脚、电尕乡蔬菜一队、一场营林队、保扎村,益哇乡布岗村西,洛大乡洛大桥西等9处,发掘出古墓葬骸骨。同时伴有陶器、陶片等其它出土文物。
  四、古烽燧
  古代告警烽墩共发现4处。
  然闹西山烽墩位于电尕乡然闹村西北直距1000余米的半山梁上,距山根高约80余米。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8米,顶部东南边长5.3米,东北边宽4.3米,西北边长6.6米,西南边宽4.6米;基部东南边长13.5米,西南边宽11.8米。夹棍眼直径15厘米,夯土层厚10厘米〜11厘米。从所处位置可推断,是为然闹古叠州城专设的告警烽墩。
   达拉沟口南山烽墩位于达拉沟口古芳州城遗址处,烽墩位置筑在古城遗址内向南延伸处的半坡上,且同处筑有两座烽墩,间隔10米。
  达拉沟四场北山烽墩位于达拉沟迭部林业局四场木材检查站北山顶。残高8米,宽4米,夹棍眼直径分别为4厘米、23厘米,夯土层厚度分别为2厘米至12厘米不等。附近断崖上出露有火烧层,叠压在40厘米〜50厘米的土层下。
  洛大村东烽墩位于洛大乡驻地洛大村东侧地埂上,距公路70米左右。用砂土筑成,残高3.5米,南面宽3.5米,东面宽3.5米,呈正方体。夹棍眼直径分别为5厘米、6厘米、8厘米,夯土层厚6厘米〜11厘米。
  第二节古城遗址
  县境内发现的三国、北周及隋唐时古城堡遗址共7处。其中6处古城残迹犹存,一处在城镇建设中被毁。一、然闹古城遗址
  系唐代古叠州城遗址。南北朝北周明帝武成中(559年或560年)始于此处置合川县。建德六年(577年)增置西疆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留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置叠州。置州前称交戍城,后称叠州城。贞观十三年(639年)置都护府,永徽元年(650年)罢。仪凤二年(677年)又置长利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叠州为合川郡。是年,陇右节度使为御防吐蕃置合川守捉,领兵千人。肃宗乾元六年(758年)又复置叠州。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后,被吐蕃占领,叠州地纳入吐蕃王国辖区内。
  古城遗址位于电尕乡然闹村,即今县城东郊白龙江北岸阶地上。东邻然闹沟,南濒白龙江岸,西至藏族中学后墙外,北靠扎尕独山之巅。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450米,城墙随地形而筑,城廓呈不规则的“〓”型。城内东北部筑有内城。迄今古城残垣断断续续多处犹存。西城墙自西南角起,第一堵残垣残高7.5米,长84米,宽5米,南北向偏东30度;向北偏西接第二堵残垣,北端向西北倾斜40度,长65米,厚2米;向北接第三堵残垣残高3.8米,长18米,南北向偏东30度;向西北又接第四堵残垣,长24米,南北向偏东30度,北端约10米处至扎尕山根。北城墙从西北角顺山根向东,有一处2.5米长的残垣墩;向东经11米长的废墟,接一堵东西向残垣,残高5.5米,厚3米,长22.5米;再向东经19米废墟过一条小溪10米处接第二堵3米长残垣,直至扎尕独山根;半山腰又有两堵残垣向西北直通约100多米高的扎尕独山之巅。东城墙由北端山巅向南偏东15度顺山脊而下,有一堵长67米的残垣;山下沿热闹沟有一堵南北向偏东50度残垣,残高8.4米,厚5.5米,这是残垣中最明显的一段;沿沟向南有残垣断迹穿过两郎公路伸向白龙江边断崖处。南面于白龙江边断崖向西有一道东西向残垣痕迹。古城残坦上多处夹棍眼和夯土层清晰可见,夹棍眼直径有4厘米至17厘米不等;夹棍眼之间垂直距110厘米,水平距分别为25厘米至84厘米,夯土层厚一般在8厘米〜10厘米之间。
  古城遗址内和城堡残垣夯土层中,多处发现大量彩素陶片、陶壶、石器、布纹瓦、绳纹砖、石斧、牙齿化石等古文化遗存。古城西北约80米高的山梁上有一处黄土夯筑的古烽燧。该古城遗址已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吉爱那村南古城遗址
  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电尕乡吉爱那村南,白龙江北岸台地上。北距两郎公路60米,东接县良种场耕地,南临白龙江岸30余米高的悬崖,西沿吉爱那河沟切割20多米深的绝涧。 始于南北朝西魏时吐谷浑所建,初为吐谷浑“马牧城”。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置叠州,兼置叠川县。隋开皇四年(584年)增置叠川县总管府。大业元年(605年)废叠州及总管府,留叠川县,并同合川二县划归临洮郡(今临潭旧城)辖。唐武德二年(619年)于合川复置叠州后州城从此西迁至然闹。贞观二年(628年)并入合川县。
  遗址处现存残垣断痕尚能明确显示出古城轮廓,呈“口"型。南北长94米,东西宽46米,北部斜面长40米。残垣中唯东南角南北向偏东20度一段较完整,残高8.5米,底厚5.1米,顶厚1米,长68米。夹棍眼直径分别为4厘米至28厘米不等,夯土层厚6厘米〜8厘米。夹棍眼之间垂直距2米〜2.5米,水平距3米〜6米。
  1973年在古城东侧搞“三万亩”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时,曾挖出很多陶器和陶片,其中有细泥质无耳陶壶,细泥质双耳红陶罐等。
  该古城遗址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布岗山古城遗址
  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益哇乡布岗山巅。布岗山呈西北与东南走向,系送山南麓一支。与迭山主脊连成一片,但又独树一峰。古城堡座落在独峰顶端。后背(东北)及左右两侧濒临险峻的陡坡,只前方(东南)面临山脊较开阔的黄土台地农田。古城西南下坡100米处为布岗村,山下是白龙江;东北面下山至益哇沟,东南顺山脊而下是白龙江与益哇曲(河)交汇处。
  唐贞观中,因迫于与吐谷浑交战,遂于布岗山巅筑城,将叠州治暂从叠州古城(今然闹村)迁往“距原州址西三十余华里的”“三面险绝的”今益哇乡布岗山该古城堡。寻又迁原处。实为临时据险避难之城堡。
  古城座北向南,原四面城堡残垣均存,南墙中有一处城门缺口,70年代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因群众忌讳村头山顶空院墙而挖毁北、西、南三墙,留有土垅。依残痕测量,南北长60米〜62米,东西宽56米〜57米,似正方形。现存东城残垣残高5米,底厚3米,顶厚2.2米。东北角明显宽大,未毁前顶部能支起一顶帐篷,此处疑修有角楼或烽燧。夹棍眼直径4厘米至16厘米不等,夯土层厚6厘米〜10厘米。
  据《洮州志》载:“叠州城之北今属迭部境界/其地名直支(知子)有一城在山顶上/古冢古碑/至今犹存/惜无字迹……”。所言“古冢古碑”,未见残迹。古城附近在农建中曾发现和采集到不少细泥质陶片和粗泥质绳纹灰陶片等古文化遗存。布岗村西曾发掘古墓葬骸骨。
  四、嘉木堂古城遗址
  位于县城南七九二矿职工医院附近。1962年建县时古城残痕清楚可辨,似一正方形城堡,面积约1千〜2千平方米。城堡周围有明显低凹的护城壕遗痕。1969年国营七九二矿修建时被毁。藏语地名为嘉木堂,意为女人住地。相传古代屯兵或治州朝官为妻室筑城居住之地。东北距叠州古城1公里左右。此城堡建筑年代无考,疑与古叠州城同属唐代所筑;三国时姜维屯兵所筑的可能性也不排除。
  五、达拉沟口古城遗址
  位于县城东约35公里处白龙江与达拉曲(河)交汇之东南台地上。东邻尼傲村较平坦的阶地农田,南接岷山南麓第一级山梁,东临达拉河岸,北濒白龙江南岸悬崖。形成一面靠山、两面环水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遗址内现为耕地,两郎公路从中东西穿过。
  此系古芳州城遗址。最早于南北朝时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西逐诸戎,始有其他,乃於三交口(该古城遗址)筑城,置甘松防”,并兼置三川县。武帝建德三年(574年)更名为常芬县。建德六年(577年)裁甘松防,置芳州,以地多芳草而名,下辖恒香(治今达拉沟内九如卡)、深泉(治封德印今舟曲丰迭附近)二郡。隋大业元年(605年)废芳州,以常芬县划归同昌郡(治今四川南坪)辖。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芳州。时称长乐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陷于吐蕃,旋又收复。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废芳州,以常芬县隶叠州。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被吐蕃占领,始入吐蕃王国辖地。
  古城遗址中的残坦断壁及废墟残痕尚能明辨古城粗轮,呈“〓"形。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65米(不包括坡根至山顶一段约150多米)。占地面积33700平方米(平台部分)。现存数段残垣间断相接。东墙北起白龙江岸,先是一段6米长的残痕;接着是一段长24米,残高8米,厚2米的古城残垣;再向南有37米长的残痕;又接一段长29米,残高3.7米,厚米(砂土与黄土各半筑成,砂土厚4.6米,黄土厚3.5米)的残垣,这两段是其中最突出有代表性的部分;两郎公路从此凿穿而过,此处残垣厚度陡增至13.5米,残高10米,很可能是城门墩。路南残痕直通山根,又偏西沿南山有数段残垣断痕,至第一级山梁;从山梁又朝西北顺山脊而下,有一段长130米的残垣延伸至达拉沟口东侧岩石上。夹棍眼在残垣上随处可见,直径有5厘米至16厘米不等;夹棍眼之间的垂直距15厘米至58厘米不等,水平距分别为22厘米至145厘米。夯土层厚一般8厘米〜10厘米。古城内南山坡有两座相距10米的古烽墩。
   在古城内及附近曾采集到素面灰条砖、布纹瓦、素面陶片、粗泥质陶盆、加砂白陶片、石磨盘、宋瓷片等古文化遗存。
   该古城遗址已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九如卡古城遗址
  位于达拉进沟约10公里处,达拉河西岸黄砂土第二级台地上。古城遗址座西向东,后依崇山密林,对面东山为加阿卡村。达拉公路从东侧绕过。
  古城遗址有一段南北方向长24.7米、宽12.6米残垣。夹棍眼直径4厘米至10厘米不等,夹棍眼之间平距分别为35.65厘米。残垣南端有一段32米长的残痕,其余均被后居者破坏,已成废墟。现存残垣曾被削制利用。古城废墟及附近迭压着灰层、细泥质灰、红陶片、粗夹砂灰陶片、细夹砂陶片、灰白绳纹陶片等古文化遗存。
  该古城系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于此置恒香郡时所建。建德六年(577年)隶属芳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于“东北至州(指芳州)二十五里”处置恒香戍;兼“置恒香县,侨治恒香戍”,旋又并入常芬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后同与叠、芳二州被吐蕃占领。
  七、洛大桥西古城遗址
  位于县境东部洛大乡洛大村西大桥西侧,地处白龙江向南拐弯的D形江岸坡地上。白龙江由西向东流至该古城西面转弯向北200余米后,绕过城北又向南拐弯,从古城东面南流300余米后再拐弯继续向东。白龙江绕古城转了180度。形成西、北、东三面临江,只南面接近高山,而且此处江岸峭壁高峻,江深流急,绝无涉攀之可能;西面江岸又增加了一道高峻的石峰作天然防护屏障,只需南面修筑一道城墙,在古代以刀矛战马为主要武器的时代则是一处地形极为险要、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地。实际上也只有南面一道古城墙,此墙由西面石峰顶向东顺坡而下直至白龙江岸(距洛大新桥西端南测20米处)。现存残垣仅有山坡处一段,目测长约40米,残高5米,底厚3.5米,顶厚2米。城区范围东西200余米,南北250余米。古城西、东两面是洛大上坝子和洛大村附近的千亩良田。
   从古城的浸蚀程度分析,早于唐代所建的叠、芳古城。疑为三国时姜维屯兵之沓中古城。
  第三节革命胜迹
  一、俄界会议遗址
  俄界会议遗址位于本县达拉乡高吉村(旧译俄界,意为“头顶”),西北距县城68公里。
  俄界会议,是1935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党中央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即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议及今后北上战略方针》的报告;决定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还通过了彭德怀关于缩编部队的建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并责成李德、叶剑英等研究部队的整编方案;会议批判了张国卷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后,党中央向全军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俄界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胜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会议遗址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妥善保护,至今基本完好。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庆祝甘南州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了维修。遗址房屋是典型的藏族山寨土围墙木楼建筑,总面积23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高6米。其中红军司令部住室面积69平方米,毛泽东居室面积15平方米。现设展览室15平方米。
  二、次日那遗址
  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次日那村。1935年9月13日〜1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此地时,毛泽东曾居住在该村一幢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团下达了 “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为保护革命文物,县人民政府曾于1979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拨专款维修木楼遗址,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毛泽东居住过的木楼前立碑纪念。
  三、腊子口战役遗址
  举世闻名的腊子口,位于县境东北部腊子乡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的深山峡谷之中。1935年9月16日长征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红四团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激烈地浴血奋战,于17日拂晓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使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使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
  为了保护腊子口战役纪念地,1978年6月9日成立了迭部县“腊子口红军长征文物筹建领导小组”,开始修建纪念碑。县革委会又于同年6月15日发岀了《关于保护革命文物地区腊子口的决定》,使腊子口地区的自然环境得以保护。1980年8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并于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甘南州人民政府、甘南军分区、甘肃省林业厅、'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共迭部县委、迭部县人民政府共同重建了纪念碑。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刻写着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立碑时撰写的碑文:“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82年10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在迭部视察之际,参观了腊子口战役纪念地,并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与省、州、县随从人员合影留念。
  第四节旅游景点
  在迭部这块510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久远的千年古城,教派各异的古刹名寺,发掘出土的稀世文物;又有近代著名的革命胜迹;迭部还是一块森林密布、山青水秀的绿色宝地,到处都能观赏到旖旎多姿、令人陶醉的迭山风光,气象万千,奇丽壮观的旅游胜景星罗棋布,全境堪称为一处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的天然游乐园。
  一、电尕景区
  县境西部电尕乡境内的县城至白云一线,自成一个风景区。该景区的山、水、田、路等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是迭部的精华。地势较开阔,岸平水缓,道路平坦;四周青山环拱,秀峰嶙峋,风光旖旎。而且县城、省属工矿企业国营七九二矿、迭部林业局3个县处级单位均建在区内,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的中心地带,各种建设规模、人口密度均为全境之冠。主要景点有:
  县城新貌
  迭部县城建在县境西部今电尕乡境内的白龙江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宜人。四周秀峰环拱,青松蓊郁,四季依翠。两面环水,白龙江经城南而东,哇巴河绕城西而南,碧波映照着迭山丰姿和蓝天白云。迭部县城是1962年建县后才在叠州古城遗址西侧的荒滩上破土新建的山区新城。不存在旧貌的痕迹,完全呈现出一派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娇娆风姿。起初十余年中发展缓慢,1980年后县城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40余幢3层〜6层各式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街道经过拓宽整修后显得更加整洁、平展,街面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车水马龙。90年代的县城已建成一个初具规模,各类设施基本齐全的山区重镇。若登高鸟瞰县城夜景,千家灯火闪烁熠耀,星光灿烂,浑然连片。
  城北200余米高的数百亩阶地坪台上,是元代创建的上迭名刹电尕寺院旧址。文革中被毁后,今已迁址并新建于县城西山坡。县城东郊又有一座由几个小寺合建的拉路苯教寺院。两座寺院建筑宏伟,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寺内终日诵经拜佛,香烟缭绕,幢幡飘拽,经轮滚动,时有善男信女施供膜拜。年内两寺总有数次定期举行的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的信教群众赴会朝拜,给现代型的新县城增添了浓郁古朴、雅静幽秘的风韵。
  县城东侧然闹村,是古叠州城遗址。从南北朝北周至隋唐,曾先后置有合川县、西疆郡、叠州、都护府、长利府、合川郡等军政建置。至今古城的残垣断壁,是城区古文化遗存的一大景观。
  县城左右是十余里河谷平川,是一片肥沃、浇灌的高产农田;周围数公里内的12个自然村和两座寺院,卫星般点缀在县城的前后左右;与四周环拱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把县城衬托得更加优美。
  虎头雄峰
  藏语称玛莫,意为美女山,神话传为美女之化身。因山巅形似虎头,故冠以“虎头山”之名。位于县城之南,举目观之,俨然一尊巨型猛虎,竖耳横卧,巍峨恢宏,“虎头"双耳前翘,虎面朝北。“虎头”以下遍山森林茂密,青松葱笼,四季如春,苍翠欲滴,给县城的自然环境披上了绚丽的盛装。已被县政府划定为县城南山风景林保护区。
  随着气象的变幻,虎头峰时而浮云飘绕,时而腾云驾雾,时而藏匿迷雾,数日不露。
  夏日,从白头雪峰至河谷麦浪,天工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四季集锦图,能同时欣赏到春夏秋冬各色胜景。
  虎头峰背侧(阳坡),有一泓奇异的湖泊,名曰“措让”。此湖恰似镶嵌在“虎脖”上的一颗珍珠,碧波如镜,湖光潋滟。
  傲傲水帘洞
  在电尕乡傲傲村附近的白龙江南岸边,有一处秀丽神奇的水帘洞。洞外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水帘壁瀑,高约20米,东西宽约50米。座南朝北,面对波光晶莹的白龙江和江北岸的苹果园。整个水帘壁面布满形态奇异的水锈石和绿苔。右侧(东)秀石似倒柱垂悬,悬瀑分支如注,粗中有细;左侧帘壁上一片碧绿如玉的青苔,似粒粒翡翠镶饰的一根精美艳丽的倒悬柱。又恰似一树巨大的仙人球生长的水帘壁上,一泓清瀑渗透“仙人球”象无数根银丝浇洒落地。整体帘壁,秀石如画,光洁如漆,色彩缤纷。诗人阿丁曾写道:“珠玑万斛成帘雨,银瀑几缕抖素绢;缓急抑扬曲自谱,浓淡疏密画常悬。” 水帘壁上有一水帘洞,洞口约一平方米左右,离地面一米见高,洞内有半间小屋大小。似一座小巧玲珑的水晶宫,“宫”内又分前后二“殿”,后殿内清泉叮咚,还伴有毛毛细雨。从宫顶到四壁,雕梁画栋,松鹤鹿象、蝙蝠葡萄、琴棋书画、梅兰菊竹、桃榴佛手等各种造型无奇不有,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人力莫及。洞内左侧有一深不可测的内通道,至今尚无人探得深度。
  水帘壁瀑正前方约四五米处的江岸边有一尊1米见高的水锈丽石,秀石上端长三棵碗口粗的青松,酷似一鼎香炉中插了三柱香火,供奉于洞宫,树枝摇拽,如香烟缭绕。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构成了一处难得的旅游胜景。
  白云景点
  距县城东20公里处的电尕乡白云村北,是省属县级森工企业迭部林业局驻地,现为本县最大的小镇。镇内一派兴旺风貌。从白云往西开阔的河谷缓坡十里平川中,有白云村、根古村、吉爱那村、县良种场、园艺场、林业局电站、叠州古城遗址等。 白云镇的北、东、南三面均被蓊郁苍翠的山林环抱,且因林中多松、柏而显得更浓更翠;又因出产檀香木而享有盛名(小镇西侧原有一片纯檀香林,现只零星分布于山林)。
  白龙江绕白云镇南而东,东南百余米处有一坝揽江,遂在小镇傍形成一泓秀丽的人工湖,在阳光照耀下,满目碧波,流光溢彩;浮鸭戏逐,似珠落玉盘,击皱涟漪,波光晶莹;山光树影,蓝天彩云映入湖中。湖西一座钢索吊桥横架南北,将小镇与白云村串联成片,与拦河大坝交相辉映,为人工湖增色添景。
  二、扎尕那景区
  该景区北自迭山主脊光盖山,南至布岗山巅古城遗址。其景以迭山风光为主,而且是集迭山诸景于一处的最佳观赏点。主要景点有:
  迭山雄姿
  迭山主脊光盖山,是洮叠古道必经之地。若从南而至,由迭部县城朝北进入益哇沟到纳加石门处,仰面北眺,便可一览迭山横脊雄姿。浩瀚的百里石峰,巉岩崛露,怪石嶙峋,融入天穹,而且光洁铮亮,无树、无土、无雪、无垢、无任何异物,111肖壁峥嵘,石峰耸秀,重峦叠嶂。碧空艳阳天,在烈日的照耀下烟波浩渺,璀璨生辉,巍峨恢宏,堪称迭山奇景之一绝。
  若从山北临、卓而来,远望迭山,犹如盘龙巨蟒横卧东西天际,终年白雪皑皑、恢宏壮观,素有“迭山横雪”之称。光盖山巅尚有一对石峰对峙组成巨型石门,屹立于雪峰与蓝天之间,称为“迭部石门”。亦为一大景观。清代诗人陈钟秀有诗云:“迭山南望白无边,雪积遥峰远接天”。史学家顾颉刚先生1938年从临潭旧城东山南望迭山景观时作诗道:“雪压南山是迭州,石门金锁望中收,白云锁住石门里,添得雪山几个丘?"
  从光盖山巅鸟瞰迭、岷群峰,万山苍翠,雄浑肃穆,茫茫林海雪原,松涛汹涌澎湃,千峰耸秀,浩瀚恢宏,旖旎多姿,无限壮美,迭山风光尽收眼底。
  扎尕那石城
  扎尕那是迭山主脊光盖山南麓一处地形奇特的自然奇观。扎尕那本意为“石箱子里”,实际是一座完整的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用岩壁修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璀璨生辉、巍峨恢宏、雄伟壮观的光盖山石峰。其余四周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4村一寺围在城中,其中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巧座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或内通道),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走向南北,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小溪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亦是洮叠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而成的“城门",扎尕那4村及洮叠古道必经此门。城门外是一条走向南北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数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对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俗有“鬼门关”之称,这就是纳加石门。
  三、江峡景区
  因地质构造运动及白龙江的长年切割,把境内群山从腰劈成两半,北部称迭山,南部谓岷山。在岷迭两大山系之间的白龙江沿岸,数处地貌呈现出长峡险谷之势,峭峻的悬崖绝壁迎面对峙,江吼谷底,汹涌澎湃,成为一大壮丽的自然景观。县境自西向东,有尼石峡(电尕乡境),尼傲峡(尼傲乡境)、九龙峡(旺藏乡境)、洛大峡(洛大乡境)。其中以九龙峡最为雄浑壮观,峡长1500多米,宽数十米,南北两岸悬崖高达800余米,素有“九龙金锁” 之称。悬瀑挂壁,一泻千里,喧啸的江水震撼峡谷,峡谷南侧龙江之滨有一温泉。
  旧中国的千百年中,穿行4峡均靠绝壁凿洞,飞架悬空栈道冒险通行。新中国建立后的数十年内,两郎公路(省道)横穿四峡,七九二电站隧道穿透尼石峡,又在峡东平添了泻水高瀑一景。尼傲峡正在被尼傲电站隧道凿穿。九龙峡水渠从百米高壁凿石穿峡。今4峡飞架“长虹",畅通无阻,昔日天堑变通途,不再成为障碍,而变为游人观赏的壮丽景观。
  沿白龙江两岸游览景观还有:县属卡坝、尼傲、旺藏、花园、洛大5个乡政府驻地和代古寺,迭部林业局的四场、五场、水泊沟林场等基层政权、单位和集镇建设新貌。且有洛大桥西古城遗址,以及白龙江上修筑的20余座跨江大桥。
  县内规模较大的下迭名刹旺藏寺院,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附近;藏尼寺院位于洛大乡政府西。
  四、达拉景区
  横卧东西的千里岷山,俨然一条巨大的天然屏障层层封锁甘川边缘。唯本县达拉沟具有大自然造就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水南北透穿岷山,一谷纵然勾通甘川,成为岷山山脉中唯一的一条通川古道。唐代名将李道彦进袭吐谷浑,元世祖忽必烈征云南,均经此道入川。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亦途经这里,并在达拉乡高吉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俄界会议”。
  达拉全境与本县大多数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自然环境非常优美。进入达拉的第一道景点是沟口的芳州古城遗址,公路从古城的北、西边缘绕过。该古城早在南北朝北周时曾筑城置甘松防、三川县(后改常芬县),公元577年置芳州,隋唐时仍置芳州。该古城遗址是遗存较多的一处,可观赏到数处千年古城的残垣断壁。
   进沟约十公里处右侧台地上,又是恒香郡古城遗址。这里北周曾于公元572年置恒香郡,唐置恒香戍和恒香县。现仅存古城残痕。
  俄界会议遗址,位于达拉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处的高吉村。这是一个地势较平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典型藏族山寨,当年红军司令部和毛泽东居室,以及会址的木楼保存完整,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为会址撰写了简介,供游人参观游览。
  五、腊子口至洛大景区
  位于县境东部,包括腊子口乡和洛大乡境内。该景区的自然景象与其它景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景观。主要景点有:
  录坝湖
  由洛大乡的代古寺顺岷代公路越过跨江大桥,向北进入腊子沟至洛大乡尖藏村后,徒步东越腊子河,又南拐转向东北进入录坝沟,是一条陡坡深涧,需拾级攀缘而上。至洛大乡录坝村山门前的沟谷中,有两泓相隔百米的姊妹湖,一条小溪从北向南,恰似一根银丝把两枚盘形绿宝石穿为一串。湖色碧绿如玉,湖水清澈,四周环境秀丽,绿树成荫,湖岸峭壁秀峰,翠柏袅娜,映身湖中,恰似仙童戏沐瑶池。湖里湖外连成一体,天衣无缝,惟妙惟肖,难辨内外,天工绘就一幅绝纱的天然胜景。
  腊子口
  从腊子口乡政府沿岷代公路北进7公里处,即至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腊子口战役纪念地。腊子口是甘川古道和当今岷代公路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又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游人至此,既可实地遐想和体会当年红军浴血奋战,攻打天险的辉煌情景,又可游览迷人的自然美景。峡谷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当年的天险如今已被柏油铺面的省道南北纵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省人民政府在隘口南侧修筑了一座宏伟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碑面上刻写着腊子口战役的情况简介。县政府在附近修建了接待游人及来往车辆的腊子口宾馆,为游人观光创造了食宿等必要的条件和服务设施。
  从腊子口继续往北,沿途均为青山绿水、秀峰丽石,自然环境优美如画。其中经过一处长81米、宽7米、高4.2米的八隆隧道,是一道1972年修筑岷代公路时打通的岩石隧道,气势雄伟,是公路建设上的一大美景。
  再往北,岷代公路盘上高峻的铁尺梁(藏语名叫铁杰日,意为“额头山")。此山系迭山主脊东延,从山底至山顶大小27盘,长17公里,是省内公路盘山之最,亦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奇观。肖华将军诗写道:“依旧雄关道,今朝换新颜。峡谷跃明珠,车轮飞山巅。”从山巅眺望迭山群峰,是又一处观赏迭山风光的最佳点,与光盖山鸟瞰迭山有相似的效果,茫茫林海,万山苍翠,浩瀚恢宏,雄伟壮观。
  腊子水帘洞
  从铁尺梁山脚徒步向西北逆腊子河而上,穿过一道石门则又是一处自然景观腊子水帘洞。在悬崖峭壁横立的绿荫丛中,有一泓清流涌出石洞,要在没膝的清流中涉水进洞,洞顶开数空天窗,形态迥异,阳光从中射入,犹如舞台上的天幕彩灯,道道光柱射入洞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上,熠熠生辉。洞壁悬挂一泓清瀑,喷撒水珠,远则如蒙蒙细雨,稍近大雨滂沱,再近暴雨倾盆;若高喊,则喷撒水柱,堪称自然奇观。
  六、多儿、阿夏景区
  阿夏、多儿两地处白龙江以南的岷山山脉区。区内自然环境中浩瀚的原始森林是一大特征,亦是该区的主要景观。多儿后西让和阿夏大板的深山密林区,是本县森林蓄积之最,茫茫原始森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松涛树浪汹涌澎湃,怪树横生,千姿万态。常见到青一色的优质成片纯松林,有的高达40余米;有的竟傲然长在石峰峭壁,扎根于岩石裂隙中。四处幽谷深壑,泉涌细流,移步换景,引人入胜,是实地观赏原始森林的最佳风景区。又是量多类杂的各种野生动物栖息之地。
  阿夏乡垅还分布有广袤肥沃的山地草原,与碌玛缓坡草原相比另有一番旷世风韵。
  区内主要寺院有白古、然子、亚湖等寺,其中位于多儿乡政府驻地南侧的白古寺院,是县内唯一的一座萨迦派(花教)寺院。该寺围墙与其它寺院明显不同,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名花教。
  七、桑坝、尖尼、安子景区
  地处白龙江北岸迭山南麓的卡坝乡安子、尼欠,尼傲乡的尖尼和桑坝乡全境,具有类似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相近的自然环境。背靠雄伟的迭山主脉,随处可观赏迭山主脊高耸入云、巍峨恢浑的壮丽景观。四山呈现阴山密林葱葱,阳山灌丛草坡相间的生态特征。有麝、盘羊、雪鸡等喜于栖息在高山石峰中的珍禽异兽。是一处宏大的天然动物园。
  卡坝乡境的安子、尼欠河源头,有海拔4920米的全州群山之冠错美峰,气势雄伟,独领风骚。
  尼傲乡尖尼的苯教寺院乍日寺,在寺后辟有一处木日“乃康"和“巴洞”。洞内有飞禽走兽等多种奇异图案和佛塔形状,被传为佛法手迹,实为一处自然奇观,是善男信女或游人观光朝拜的胜景。
  桑坝乡政府驻地附近,有一座下迭名刹赛唐寺。该乡黑拉村西北有一处海拔高达3800米的高山湖泊古麻海,此湖能预报晴阴。若近湖高喊,刹时便乌云骤起,雷鸣电闪,暴雨倾盆,堪称一大自然奇观。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专题

迭部县城新貌
相关专题
虎头雄峰
相关专题
傲傲水帘洞
相关专题
白云景点
相关专题
迭山雄姿
相关专题
扎尕那石城
相关专题
江峡景区
相关专题
达拉景区
相关专题
录坝湖
相关专题
腊子口
相关专题
腊子水帘洞
相关专题
多儿、阿夏景区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然闹遗址
相关作品
良种场遗址
相关作品
布岗遗址
相关作品
达拉沟口遗址
相关作品
九如卡遗址
相关作品
洛大桥西遗址
相关作品
蔬菜一队遗址
相关作品
白云村遗址
相关作品
次日那遗址
相关作品
桑坝沟口文化点
相关作品
保扎村文化点
相关作品
桑坝文化点
相关作品
尼傲文化点
相关作品
然闹西山烽墩
相关作品
洛大村东烽墩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