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177 / 1011
2641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化俗社”在长达二十年期间,先后培养了两期学生,共计八十余名。第一期的优秀学生有:郗化民(须生兼花脸)、谭化美(青衣)、王化理、李化仁(须生兼花脸,老十二红的儿子)、李育俗(小旦)等。第二期的优秀学生有:王化成、王化南(小旦)、周正俗(须生...
2642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应该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初期,北京曾出现“坤角”剧社,影响所及,各省效法。朱怡堂对于培养学生方面,深感当时舞台都系以男扮女,不论从嗓音与表演上看,都不如女的自扮更为合适。他便公开声言招收女学生,但报考无人,经多方张罗,亦无结果。这是因为兰...
2643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据朱怡堂二女儿黑女告诉笔者:听她父亲讲,在陆洪涛主甘期间,“化俗社”著名旦角曹福成有次午场演出闹剧《夫妻对证》,这出戏自然有浓厚的低级趣味和庸俗表演,这在当时也算不了什么。但是甘军李长清团的兵痞和当地流氓却趁机在舞台下乱声怪叫,恣意胡闹。等...
264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朱喜凤的表演艺术,虽则嗓音差些,但因受朱怡堂的亲自授艺指导,做工细致,双目传神,善于刻划各种类型的妇女性格。其拿手戏有《走雪》(曹玉莲)、《珍珠衫》(王三巧)、《卖酒》(李凤姐)等。
2645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化俗社”延至一九二九年,陕甘大旱,哀鸿遍野,又加上马仲英发动反冯战争,人心惶惶。因此戏不上座,营业一蹶不振。及至一九三三年朱绍良主甘,马步青要在河西成立一个秦腔戏班,便把“化俗社”以非法手段拉走了。而朱怡堂则结束了苦撑苦干二十年的摊子,成...
2646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兰州秦腔“新兴社”,是个历时十四年、演出四千余场、影响很大的戏曲团体。这个剧社大演西安“易俗”、“三意”、“正俗”等社创作和改编的剧目,一批一批地从西安接演员来兰献艺,因此对丰富兰州群众的文化生活,交流陕甘戏曲艺术经验,起了积极作用。
2647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七年冬,兰州秦腔“维新社”的主办人王德孝、安鸿印到西安接演员,以便次年正月大演特演,扩大经营收入。在接来的这批演员中,便有正当壮年的青衣陈景民。
2648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陈景民(1901—1964),陕西咸阳人,兄弟五人,因生计艰难,十四岁便以打短工、挑贩瓜果为职业。以后因爱看戏,一九一九年托人介绍到陕西泾阳“秦镜社”学艺,学正旦,启蒙师傅是闻宝英。一九二四年出科后,便在三原、高陵、西安一带搭班演戏,人称“...
2649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王德孝,文武小生兼丑角,嗓音宏亮,做派大方。据傅怀祖先生说,他音色悦耳,刻划人物逼真,“贫生戏”尤为炉火纯青,为多年来少有的好演员。其拿手戏有《穷人计》、《激友》、《吃鱼》、《吕蒙正赶斋》等。
2650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杨启华,西安“易俗社”甲班毕业生,著名须生。其扮相与唱腔,系陕西第一流的。他又擅演“关公戏”,对青龙刀的使用,举、劈、刺、剁均有讲究。拿手的须生戏有《杀驿》、《拆书》;红生戏有《灌桥挑袍》、《古城会》、《斩颜良》等。
2651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田德年,花脸,身架稳重凝炼,气魄雄伟,唱腔含蓄而轰声大。解放后在西北戏曲研究院工作,曾与著名秦腔女演员杨金凤合作演出《游西湖》、誉满西北。拿手戏有《打銮驾》、《黑叮本》、《斩单童》、《苟家滩》等。
2652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安鸿印,名旦角,舞台仪态,风度不同流俗,音色宽厚优美,庄重朴实,韵味醇厚,艺术造诣高深。其拿手戏有《善士亭》(盂氏)、《五典坡》(王宝钏)、《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杀裴生》(李慧娘)、《杀庙》(秦香莲)、《黄河阵》 (三霄)等。
2653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〇年,甘肃农业收成好转,戏曲艺术亦随之活跃。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兴社”的演出阵容,陈景民又从西安接来著名演员赵月华(旦角)、毛金荣(名须生)、陈敬生(武生)、赵连璧(名丑)、穆九苓(名须生)、李云峰(花脸)等。这些演员大多艺术水平较高,...
265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〇年,甘肃农业收成好转,戏曲艺术亦随之活跃。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兴社”的演出阵容,陈景民又从西安接来著名演员赵月华(旦角)、毛金荣(名须生)、陈敬生(武生)、赵连璧(名丑)、穆九苓(名须生)、李云峰(花脸)等。这些演员大多艺术水平较高,...
2655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穆九苓,嗓音宏亮优美,做派潇洒自然,擅演老生戏。系西安“榛苓社”出科的“四大须生”(何家彦、肖顺和、穆九苓、殷志忠)之一,与何振中、刘全录、曹福成、常春燕(常惠芳的父亲)系师兄弟。其拿手戏《回荆州》、《祭灵》等,尤受广太观众欢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