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加强演出阵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29
颗粒名称: 三、进一步加强演出阵营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一九三〇年,甘肃农业收成好转,戏曲艺术亦随之活跃。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兴社”的演出阵容,陈景民又从西安接来著名演员赵月华(旦角)、毛金荣(名须生)、陈敬生(武生)、赵连璧(名丑)、穆九苓(名须生)、李云峰(花脸)等。这些演员大多艺术水平较高,各有千秋,大大开阔了兰州观众眼界。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一九三〇年,甘肃农业收成好转,戏曲艺术亦随之活跃。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兴社”的演出阵容,陈景民又从西安接来著名演员赵月华(旦角)、毛金荣(名须生)、陈敬生(武生)、赵连璧(名丑)、穆九苓(名须生)、李云峰(花脸)等。这些演员大多艺术水平较高,各有千秋,大大开阔了兰州观众眼界。这里只介绍其中几个演员: 穆九苓,嗓音宏亮优美,做派潇洒自然,擅演老生戏。系西安“榛苓社”出科的“四大须生”(何家彦、肖顺和、穆九苓、殷志忠)之一,与何振中、刘全录、曹福成、常春燕(常惠芳的父亲)系师兄弟。其拿手戏《回荆州》、《祭灵》等,尤受广太观众欢迎。
  赵连璧,陕西名丑,插科打诨,隽永深刻,举手投足,令人捧腹。其拿手戏有《辕门斩子》、《柜中缘》、《家庭痛史》、《打草鞋》、《顶灯》等。
  赵月华,青衣、武旦,音色清亮,做戏细腻,武功尤好。其拿手戏有《武松打店》(孙二娘)、《双阳公主》(双阳)等。
  毛金荣,陕、甘名须生,嗓音宏亮浑厚,做派朴实大方,“甩梢子”(甩发)为其绝招。拿手戏有《四郎探母》(杨延辉)、《拜台》(诸葛亮)、《辕门斩子》(杨延景)等。
  一九三一年,陈景民从西安又接来著名须生王文鹏。王身材魁伟,扮相气派,音色高亢宏亮而略带鼻音,唱“乱弹”自然飘洒,身上功夫精湛,脸上表情复杂细腻。当时在陕甘秦腔界可谓独一无二。他饰演《拜台》的诸葛亮,昏厥后“唰”地一下脸色全黄了,双腿在椅前摆动,仿佛真的死了一般,把剧中人的精神世界展示得分外逼真。他饰演的《葫芦峪》、《祭灯》、《闯宫抱柱》等,也颇具特色。
  一九三三年,陈景民又从西安接来一批演技高超、艺术造诣很深的名角。他们除沈和中外,还有:何家彦,西安“榛苓社”出科的“四大须生”之一,陕甘著名的红生,音色宽厚宏亮,动作凝炼大方。拿手戏有《拆书》、《灞桥挑袍》、《古城会》、《出五关》等。
  何振中,西北著名的花衫、青衣,西安“榛苓社”出科的优秀者。他音质厚实,吐字清晰,富于共鸣,表演大方。其拿手戏有《玉堂春》、《五典坡》、《断桥》等。
  姜瑶中,擅演小旦戏,音色脆亮,做派流丽花俏。其拿手戏有《拾玉镯》(孙玉姣)、《柜中缘》(许翠莲)等。
  一九三五年二月间,该社内部因社务发生纠纷,陈气愤之下,将社务交赵连璧主持,自己则与之脱离关系。赵将剧杜带到西宁、玉门一带流动演出,以后便散伙了。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