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475 / 2724
3711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年功”是将一千张粗纸(草纸)叠钉在墙上或柱子上,习者每天采用拳击、掌插、指点等方法进行练习,打一天撕一张纸,逐日打,逐日撕,这一千张纸撕完了,“三年功”也就练完了。这种功法是练拳、掌、指之硬度的特殊方法。它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原...
3711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掌法、指法居多,所以练习“铁砂掌”更有其特殊意义。 其方法是:习者手蘸一种特殊的药水后顿感到奇痒,就往准备好的米堆、谷堆、黄豆堆、沙子堆、铁砂堆里进行插、拍、砍击练习,习后不感疼痛,反觉舒适。如此数年坚持不懈便可练成...
3711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房前屋后树木环抱,翠竹如林,到处都是练功的好场所。铁臂功正是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来训练的。 其练习方法是正对一棵大树,距离约30厘米,略屈膝蹲成八字马,两手抱拳当胸,拳眼朝上,拳心朝内,两拳之间的距离约10厘米:①右...
3711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明鸡啼时,晨练者趁这时树木、毛竹上带有露水,站在树荫外,然后疾步跃到树干旁,分别用拳打或脚踢,更多的是用两掌切击树干(即假设敌的肋或肋下部位),随即快捷跃出,以被震落的树干、毛竹枝叶上的露水不及沾身为度,反复持续进行。这种功法要先在较小的...
3711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眼功,是武术运动中眼神与动作配合的功夫。在技击中密切注视对方的举动,是反击的前提,是精神气势的体现。练拳时若没有眼神的配合,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也就成了呆板的动作罗列。反之,如果能练到眼神和一招一功恰当配合,就能把练习者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
3711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畲族居住的村庄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用来磨米、磨豆腐的石磨。石磨小的百余斤,大的数百斤。这些大小石磨成了畲人练习力量的好用具。一种练习方法是靠近石磨站八字马,双手托住底盘搬动抱起放下,再抱起又放下,反复进行。练习的石磨份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
3711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石球是畲族拳的一种特有的练功器械,它是用青石或大理石凿成,小的几百斤,大的千余斤。练习的方法是,将石球放在土地上,练习者靠近石球站好马步,用掌向前推动,继而“脱马”换步,向左或向右推动。先推小的,然后逐渐向大的发展。
3711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石狮是闽东山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几乎都摆着专用青石雕凿的狮子。这些石狮大的有数百斤,小的不过几十斤,它们也是人们常用的练功器具。用单手或双手抓握石狮的脚进行提、举、推、抛、接、舞等练习,(图44)有的还可手托适重的...
3711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石锁用青石雕凿而成又形似铁锁而得名。其重量大小不等,小至二、三十斤,大到百余斤。玩石锁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石锁的重和玩石锁者的水平进行。它是畲族拳师们喜爱的一种劲力练功用具,凡练拳的人几乎都能熟练地耍石锁。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石锁练习法。 ...
3712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 做人做人总要做。 2. 一□屎都是老蛇仔。 (一肚子) 3. 人心〓足海水难量。 4. 把心〓定送你老命。 5. 假是假真是真, 黄铜也〓变成金。 6. 病人□毛好食, (没东西) 懒人□乇好做。 (没...
3712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一年农忙后,山哈人男 男女女都要歇一工,每一家都 要食一顿面。这一工齐人都□ (大家)(不 □□□铁器,因为这一工就是 能)(拿) 封龙节。龙吓铁,虎吓叉这一 (怕) (怕) 工,齐人都□□□□铁器。 (大家)(不能)(...
3712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称) 从前西村□一个财王, (有) 这个人尽小气,鼻屎当做稔 肉 干。佢想尽办法弄长年 其工夫钱。 (工钱) □一年,元宵开后,财主故 (有)(还) 捞〓来长年,过几工就要做 (找)(不来)(长工)(天) 田堘了,□...
3712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历史上畲族每隔数年便有迁徙,不可能过份讲究祖先坟茔的建造。福安流传的畲族俗语:“下南骨瓮掼掼转”,是指迁徙队伍中还携带着装有亡故的亲人的骨殖的陶瓮。所到之处,首先考虑的是搭梁建寮寻找栖身之地。即使定居于福安山场之后,大多数畲家也没有在营建坟...
3712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住宅与福安汉族民居格局大致相同,为土木建筑,朴实无华,极少装饰品,而且大多随势造间,同时极少见斜门、假窗和粗糙的“石敢当”字样的镇凶化吉的石碑等添加物。畲家传统宅院注重土墙墙体的厚实,墙上一般不开窗或者开小窗,以便避风防盗。
3712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家看重村前屋后树木的栽培,认为这些树木能“培荫风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修的甘棠田螺园雷谱载:“同治十二年(1873),合族公议,请匠公派兴工围筑竖石砌造面前堡岸,培荫风水,以为大路通行吉祥如意。家识公同维舟公手栽插面前岸外榕树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