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202 / 3354
4801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自泉南回闽北多年后奉和益公原韵之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十。具体写作时间不详。朱熹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回五夫,隆兴二年(1164)正月延平李侗去世,期间多次拜李延平为师,正是其“恐闻”时期。从“倘有新思还告我”中分...
4801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七年丁丑末至二十八年戊寅初(1157-1158)之间。这时,朱熹已从同安罢归,在五夫及武夷山等地杜门读书著述,久久没有为朝廷所起用,故内心殊感不平,乃借深山古木以自喻己况。 浅析 诗中的“古木”实指诗人自己,“明堂不...
4801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两首诗为绍兴二十八年(1158)戊寅正月在延平访李侗时所作。据《文公行状》载:“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公二十九岁,正月,见李侗先生于延平。”从诗中有“春服成时岁一来”及“不奈檐花抵死香”的句中来看,时令也与《行状》所载相吻合。 浅析 第...
4801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据束景南先生考证,朱熹这首诗写于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六月。当时朱熹武夷山恩师之一胡宪除秘书省正字赴馆供职,对赵构朝廷早感失望的朱熹,在送他入朝的诗中,流露了消极悲观的情绪,故写下了这首诗。又据《朱子年谱》载:“绍兴二十九已卯,公...
4802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绍兴二十九年(1159)已卯,籍溪胡宪被招为大理司直,未行,后改授秘书省正字,朱熹曾赋诗送别。胡宪入都不久,刘珙(恭父)也自秘书丞调监察御史。他两人遂共同致函招朱熹入都供职,希望他有所作为,而朱熹却作诗自吐幽人空谷高卧的怀抱。因为朱熹...
4802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冬,朱熹到延平与李侗相见,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在“用”字上下工夫,达到体用无间洒然融释的境界。这次相见便从廓然达观上展开讨论,所以朱熹也借达观题诗透露了他这次相见留下的思想演变印迹。按原诗题小《序》所示,这两首诗...
4802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冬。据《刘珙神道碑》记载,是年冬,在吴磷川陕之战、刘錡皂角林之战和李宝胶西之战胜利之时,金主完颜亮在绍兴和议的掩盖下,于绍兴三十年下诏预收五年赋税作为筹备南侵之资。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兵分三路大举南...
4802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组诗写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冬,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二。是年十月,金统军高景山率步骑几万人马猛攻扬州,刘琦招募精熟水性的兵民凿沉金军用毡毯护裹的粮船,自己不顾重病吐血,亲临前线指挥,皂角林一战,小校王佐只领四百名步卒埋伏在...
4802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这一年朱熹和南平李侗相见后,面对“恐闻”,不但有对自己学术上的困惑,更有对内忧外患的国家担忧。因此,他在拜师之中,仍呼唤着光复祖国大地的春天到来。他在八月以应诏上封事显示了他的“应事洒脱”:一言...
4802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冬。是年十一月,宋金的战局出现了转机。虞允文到采石犒军,恰逢金兵南侵,在宋军没有统帅的情况下,自动组织起军民抗击金兵渡江。完颜元宜利用金兵内讧,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扬州龟山寺杀死了完颜亮。到十二月金兵全...
4802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是朱熹从学李侗一段时间之后困学探索的自我总结,约写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朱熹宋绍兴三十年冬与李侗的相会,在朱熹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震撼。这首诗是在这次回家后所写,可以看作是他三年从学李侗困学探索的自我总结。还有另一重的意义...
4802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据香港刘述先教授查证,此诗及《春日偶成》、《观书有感》均作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巳。又《大同集》将此诗题作《和胡先生寻芳》,似为和胡籍溪而作,籍溪卒于绍兴三十二年,故此诗当作于此前。此时朱熹经延平李先生指点,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过程...
4802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绝句约作于绍兴(1162)壬午末,原载于《朱文公文集》续集及《训蒙绝句》中。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朱熹在建安迎谒李侗的到来,之后又与李侗复归延平西林禅院,再次向李侗讨教,住几个月方回。正月,朱熹到建州府治建安(今建瓯)拜见李...
4802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绍兴末年(1162)壬午,束景南先生《朱熹佚文考辑》考证,约成诗于绍兴末年从学李侗时期。 该诗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二,亦载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 浅析 诗中用比拟的手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理学家关于存理去欲等复杂的哲理问...
4803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壬午春,朱熹在建安迎谒延平李侗先生的到来。之后他又与李侗一起复归延平(南平)西林寺,再次向李侗讨教,住几个月方回。 就如何以仁德摄天下,有了全新的理念。六月,孝宗即位,诏中外臣庶条陈时政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