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89 / 976
132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境内民族定居历史久远,人口数量较多的民族有4个,即藏族、汉族、土族、回族。又陆续迁入蒙古族、满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和黎族,形成以藏族为主体的10个民族的杂居地区。
132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尼县男女性别比例趋于平衡,但在不同年龄组,男女的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低年龄组男高于女,高年龄组则女高于男。性别比例全县大体为101,最高的1983年为103.70,最低的1962年为81.65。
132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国际上通常依据少年儿童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及年龄中位数,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卓尼县人口从0岁至55岁,比例男性大于女性,而从56岁以后,女性人口超过了男性人口,年龄越大,比例越高。这种现象符合年龄构成的规律。
132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家庭结构的变动,对人口再生产有极大的影响。一般地说,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大小,同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大小是成正比例的。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受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制约。
132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逐步落实下,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增多。全县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多,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逐年减少。
132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职业是根据个人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职业分类有了新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逐步取代了旧的单一型职业。1957年全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60347...
132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对卓尼县人口分布进行了调査,共査出全县有总户数10681户,总人口85389人,其中男39300人,女46089人,少数民族68418人。
132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于1973年正式开始了计划生育工作,当时全县总人口为63182人,有育龄妇女14269人,采取节育措施626例,结扎3例,人流72例,放环53例,药具490例。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按1973年自然增长率推算...
132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3月30日,成立了卓尼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有主任委员1人,委员6人,办公室设在文卫科。1973年3月,成立了卓尼县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有正、副组长各1人,成员4人,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
133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按1973年自然增长率推算,14年来,全县共计少出生19701人。出生率由1973年的44.23%。降低到1990年的17.42%。岀生率降低了26.8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20.79个...
133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6月16日,甘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甘南州计划生育实施办法》,对生育胎次、生育范围、婚育年龄、奖罚办法作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并按照人口分布、自然条件、地广人稀的边远山区等实际情况,明确制定了一、二、三胎的生育政策。
133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卓尼县治安管理机构及社会治安情况。
133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9月11日,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部起义。11月,中共岷县专署派遣杨培才等19名干部来卓尼开展工作,鉴于卓尼是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形式和新政权机构名称均未确定,干部职务也未任命,只对19名干部作了业务上的大体分工,指定5人从事公安工...
133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9月11日,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部起义。11月,中共岷县专署派遣杨培才等19名干部来卓尼开展工作,鉴于卓尼是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形式和新政权机构名称均未确定,干部职务也未任命,只对19名干部作了业务上的大体分工,指定5人从事公安工...
133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0月16日,卓尼自治区公安局成立,冯永炳为局长,程自强为副局长。下设3股1室1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