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职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13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职业结构
分类号: C924.254.2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职业是根据个人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职业分类有了新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逐步取代了旧的单一型职业。1957年全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60347人,占总人口的70.38%;从事牧业生产的21200人,占总人口的24.73%;商业人口123人,占总人口的0.14%;和尚4070人,占总人口的4.75%。
关键词: 卓尼县 人口调查 职业结构

内容

职业是根据个人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此地属政教合一制度的统治,绝大多数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极少数人口如土司衙门的长期官吏和设治局的公务员等才属非农牧业人口,但其数量极少,仅占总人口的0.1%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职业分类有了新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逐步取代了旧的单一型职业。1957年全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60347人,占总人口的70.38%;从事牧业生产的21200人,占总人口的24.73%;商业人口123人,占总人口的0.14%;和尚4070人,占总人口的4.75%。
  在1980年的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0010人,非农业人口7460人。非农业人口中有职工2512人,其中女职工495人;固定职工1969人,临时工94人,计划外用工449人。其中:工业部门62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286人;交通运输部门25人;商业供销部门392人;文教卫生部门1068人;金融部门8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671人。
  在1985年的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823人,非农业人口7693人。非农业人口中有职工5088人,其中固定职工4625人,合同制职工64人,其他职工399人。其中:中央直属的金融、邮电行业143人;省属的商业、邮电、工业行业2553人;州属的卫生行业27人;县和县以下所属行业2365人。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农、林、牧、渔、水利业240人;工业2635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71人;商业、公如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66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11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201人;文教、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757人;金融保险业88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819人。
  在1990年的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9665人,非农业人口8484人,非农业人口中有职工5473人,其中固定职工4067人,合同制职工757人,临时职工498人,计划外用工151人。其中:中央属金融、邮电业167人;省属商业、国家机关、邮电、工业2674人;县属行业2632人。其中按国民经济分组:农、林、水利业226人;工业2765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67人;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295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民居、咨询服务业20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208人;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739人;金融保险119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034人。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