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5660 条 192 / 3711
2866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吉安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以后,由开初的物资救济“输血”式扶贫逐步转换成扶贫开发“造血”式扶 贫,坚持政府领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牛.、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发展扶贫支柱产业。
2867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地区老建办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 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认真开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副科级以 上干部开展“1 + 1”联万户扶贫活动,企业带村帮户活...
2868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94年始,地委、行署、人大、政协等几套班子的领导和县(市)领导分片包干,重点包村挂钩扶贫。 1996年地委书记王林森深入到挂点的吉安市长塘乡大塘村调查研究,与村干部群众一道制定发展村级 经济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计划.并培养推荐村党支部书记,...
2869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96年始,地、县(市)两级每年派出593个工作组到81个贫困乡468个村挂村扶贫。其中,地直单 位曲1996年的60个扶贫工作组,至2000年増加到113个扶贫工作组,且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帮扶时间, 从1997年起至2000年,四年不变...
2870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97年地直单位万名副科级以上干部JH^-1「”联户扶贫活动。在此基础上,2000年又增了 3万名共产党员参与“ 1 +1 ”联户活动,实现了由原来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扶助一贫困户而扩大到全区万 名副科级,3万名共产党员联4万户扶贫帮闲的...
2871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97 - 2000年,全区还开展了企业带村帮户扶贫活动.共有62个企业带62个贫困村,帮扶贫困人 [I 1.27 万人。
2872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后,劳动就业安置工作由民政办公室负责1958年始设立专署劳动处,从此,地区劳动 处(局)成为行署(号署)综合管理劳动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国有、集体企业的劳动工 作和城乡及仝社会的劳动事业,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左劳动...
2873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机构设置
2874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58年9月始设立专署劳动处,1961年4月撤销,工作并入民政办公室.同年11月撤销民政办公 室,恢复劳动处。1962年8月劳动处再次撤销,其工作由计划委员会管理,11丿J又恢复劳动处文化 大革命”期间,其工作职能先后由专区革命委员会办公...
2875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73年:前,“五七”大军和知识青年匕山下乡工作由地区革委会办公室内务组负责、1973年成立井 冈山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78年撤销地区革委会,恢复地区行政公署时,改 称地区上山F乡办公室。1982年2月与劳动处合...
2876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劳动就业
2877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1949年6月,根据中央政务院批准的劳动部《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救济失业匚人的指示》精神.在中心城市安市设V. r失业工人救济处,开展了失业I:人登记和救济工作. 1950年7月,全区有失业、无业人员和往来灾民22870...
2878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不断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约束企业发展的统包统配的固定工 制度,逐步向芳动介同制转变,为适应国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制度的重大改革,根据江西省人 民政府1986年10 JJ I ||发布的《江西省〈国营企...
2879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2498个,同比增加核算单位811个 参保职工165425人,净增7635人;到账保险金1013万元,比上年 增收469.3万兀.地本级参保单位190个,参保职I J.5万人,收缴基金148万兀,扣除划归县(市)管理 的中央、省属单位失业保...
2880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 类型: 正文
基金,第一批入会会员企业7户,筹集基金30万兀1997年就业安置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总大局,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I卩场,有计划发展 中介机构,增加服务网点,规范职业介绍机构行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全区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形 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