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5 条 104 / 668
1546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承袭秦制,地方行政机构实行郡县二级制。军队设置朝廷警卫部队(羽林军)、朝廷直辖军和郡县部队。据有关资料考证,西汉时在安西境内,设有郡县机构——敦煌郡太守及都尉。
1547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汉末到西晋灭亡的百余年间,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历经三国、魏晋。这一时期的兵制较西汉时有所发展,军队分为中军(朝廷警卫部队)、外军(野战部队)和州郡地方部队。
1548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前秦西域都护吕光在武威称帝,国号“大凉”,史称“后凉”。吕光称帝后不久,平定彭晃之乱,在凉兴(今安西县境内)与王穆大战,王穆兵败后,被部下所杀,部众四散。安西境内的冥安、渊泉、广至三县改为晋昌、凉兴、广夏...
1549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凉兴县为常乐县,设置镇戍部队和州郡部队。镇戍部队主要负责边防要地的防御。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为常乐郡,后废郡置常乐县。
1550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阶层为拓跋氏。唐末,其首领拓跋思恭协助唐军剿灭黄巢农民起义军“有功”,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并赐姓李氏;入宋后,宋朝为笼络其部,又赐姓赵氏。
1551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明朝的军事组织是:在朝廷设兵部和五军(中、前、后、左、右)都督府,由皇帝直接统御。
1552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清王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国家,早期军力强大,以武力定天下。后期统治集团腐败,军队积弱不振,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
1553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动了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并于1912年1月1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1554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对甘肃、青海原有清兵进行大换防。派中央军一00师二九五团、二九六团,青海第一团三营分驻安、敦、玉三县,安西驻扎二九五团团部并1营,团长、团副各1员,营长、营副各1员,共四个连,各连连长、连副各1名,骑兵1连,炮兵1连,以上官弁士卒...
1555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冯玉祥国民军即在甘肃设立保安部队,“维护地方治安”。南京国民政府接统甘肃以后,在省一级设立保安司令部,在行政区(专区)一级也设立保安司令部,在县一级设立保安大队(后改称自卫大队),负责本辖区社会治安。
1556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统为了继续收集河西地区的情报,于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7月,在酒泉设立了河西工作站,领导河西地区的特务组织。在安西成立了一个工作组。
1557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苏联提供的飞机时速一般为每小时400公里,续航能力弱,从乌鲁木齐飞到兰州,中途需加油一次。被中国人称为“羊毛车”的苏联汽车时速仅为每小时四、五十公里。
1558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军政部第四十一无线电台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敦煌迁入安西。设于县政府新生园内。主任张昔畴,配备报务员1人,事务员1人。
1559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设在县级行政单位的军事机关,既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构,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级军事机构,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上一级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
1560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设在县级行政单位的军事机关,既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构,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级军事机构,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上一级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