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民党驻安部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民党驻安部队
分类号: E216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民国初期,对甘肃、青海原有清兵进行大换防。派中央军一00师二九五团、二九六团,青海第一团三营分驻安、敦、玉三县,安西驻扎二九五团团部并1营,团长、团副各1员,营长、营副各1员,共四个连,各连连长、连副各1名,骑兵1连,炮兵1连,以上官弁士卒共有千人。
关键词: 军事组织 国民党

内容

民国初期,对甘肃、青海原有清兵进行大换防。派中央军一00师二九五团、二九六团,青海第一团三营分驻安、敦、玉三县,安西驻扎二九五团团部并1营,团长、团副各1员,营长、营副各1员,共四个连,各连连长、连副各1名,骑兵1连,炮兵1连,以上官弁士卒共有千人。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马仲英在河湟发动兵变,拥兵近万人,被国民党打败。后在河西复起,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仲英部攻新疆,至古城子失败,返驻安西,征兵征饷,暴征苛敛,任意施为,摧残学校,拆毁城楼。至二十二年(1933年),第二次攻新疆,撤离安西。
  民国二十三~二十五年(1934~1936年),中央陆军一00师的九十八旅、五九五团,青海九十六团等,先后驻扎安西老县城,将武庙改为营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冬,中央陆军四十八师一四三团改编为交通警备总队第一支队第十二团,辖建制营3个,每营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1个小炮排,团直属队有1个特务排、1个近击炮连、1个通信连、1个卫生队安西县军事志第二篇军事组织(1个担架排,1个掩埋排)、1个防毒排。装备八二迫击炮6门,麦特森重机枪6挺,步兵连每连配中正式步枪100多支,勃朗材轻机枪6挺。团长田子梅,副团长王克仁,团副李凤翔,马冠英、张志先、罗元浪分别任3个营营长。“军官以黄埔军校居多,各短期培训班次之”(录自《安西县新志•兵防卷》)。全团有军官137人,士兵1761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党第三集团军在安西驻有一部分军队。抗战胜利后不久,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投奔解放区,第三集团军撤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新疆陶峙岳统辖的吐鲁番警备团奉命驻防安西,团部设在老县城西大街城隍庙内,下辖3个营,一营驻敦煌,其余驻安西。在团长毛熙舆的率领下,全团官兵于是年9月25日宣告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四团。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