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3174 条
2021年
3174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3174 条
文学
1780条
艺术
108条
音乐
2条
建筑
68条
遗址
313条
器物
235条
其他
187条
道路
157条
正文
324条

颗粒列表

共 3174 条 12 / 21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雅尔湖古文化遗址于吐鲁番县西15公里处。史书云:“交河东南至州八十里。”即现今二堡西北40公里,吐鲁番西10公里雅尔湖地。因有两河分流绕城,故名“交河”。雅尔湖古城,汉名交河城,考古学者黄文弼1930年抵雅尔湖考察时,询问当地居民曾得知详情...
16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真红如意蝴蝶花叶纹锦袍,是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收藏的明清时期回鹘女服。服饰形式是回鹘式圆领、套头、窄袖长袍,领襟开至前胸。胸前绣满花纹,纹饰的边缘织绣吉祥如意纹,象征万事顺心、吉祥如意,是中国传统纹饰。内中织绣红花、绿叶的花草叶纹,花枝散点繁而...
16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真红牡丹花纹锦袍衣饰也是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收藏的明至清代的回鹘女服。服饰形式是回鹘式样的直领套头、窄袖长袍,右侧有一寸许的袋插缝。袍面绣满团花纹饰,红色底,黄色显花,织绣饱满的、金灿灿的以牡丹花为主体的宝相花纹,兼以枝叶穿插,既轻盈又华丽舒美...
16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裥色裘皮长袍以浅驼色与白色条纹的裥色布面做袍面,内装裘皮为里的对襟、窄袖、胸前盘扣的长袍。这件袍服现收藏于吐鲁番文管所,是明至清代的维吾尔族男服。这个时期的裘皮衣装,毛皮已不露面,装有布面,是毛皮镶里的“袷袢” 式袍服。袍服的形式为窄袖对襟...
17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以细密的毛织为质料,质地浑厚而柔软。衣袍的整体纹样以花草茎叶为主,变化为团花式与枝叶的巧妙搭配,其领边、袖口与前襟饰以花叶组合的几何纹,曲折婉转,轻盈而显活力。色彩以大红色为底,间以黄、绿等火热色调,艳丽醒目,充满着丰富的生活情韵。袷袢形式...
17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 类型: 其他
此袷袢为皮制面料,鞣革细腻,轻薄柔软,质地上乘。皮袍显出土黄色的底,间以在前襟、领口、袖口织绣花草叶组合纹样,显现白、蓝、红、绿等色泽,透发出一种淳朴、粗犷、大方的风格。其形式为宽身长袖,大开襟,无纽襻,袍的腰部无横褶,其长及足,款式与质地...
17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道路
红其拉甫达坂道,就是目前国际知名的中巴公路所行路线。自塔什库尔干至红其拉甫达坂我国边界,全长100多公里。 离县城后,顺塔什库尔干河谷南行16公里,至阿克塔姆,有小块草地,戈壁上见石堆一区,每个石堆略呈圆丘形,高出地表七八十厘米,最大一座圆...
17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道路
自塔什库尔干县城至克切克巴依,即红其拉甫河与喀拉其古尔河汇流处,路线、走向均同前。只是至汇流处后,沿喀拉其古尔河谷西行,经库依尼沙拉木到排衣克检查站。至此,在河北岸小山梁上,见不规则方形土堡一处,堡墙依地势铺展,周长200多米,墙高近3米,...
17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道路
此道是通达阿富汗瓦罕走廊的天然孔道,在古代交通史上是值得注意的相当重要的一条路线。 自塔什库尔干县至瓦赫基里达坂,前段公路路线与翻越明铁盖达坂的道路一致,分道处在罗布盖子河口。至此,前往瓦赫基里达坂,是沿海拔4000米的喀拉其古尔(这一段亦...
17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史籍中曾见焉耆有雀离关,但却未见龟兹雀离关的记录。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龟兹境内有二“昭怙厘”伽蓝,彼此隔河,东西相称。伯希和在其《吐火罗语与库车语》一文中,从语言学角度,论定“雀离”同于“昭怙厘”,提出不仅有雀离寺,而且有雀离关,遗...
17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盐水关”一名,文献未见著录,考古发掘文物中,有此关名。自安西到姑墨,即自库车绿洲到阿克苏,除穿越山前戈壁、沙碛外,还有一条山道。这就是自库车县城向北,入却勒塔格山中的盐水沟(以沟水微咸而得名),翻过地势不高的拉巴特达坂,过克孜尔、赛里木、...
17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前面曾经说到,渭干河是唐代龟兹王城西边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唐代文献中屡见的西出安西都护府后的第一座关隘——柘橛关,必然要设置在渭干河渡口上,作为控扼渭干河谷的要塞。这里,较细为之说明。 渭干河,是龟兹王国境内最主要的一条水道,《水经注》中称之...
17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三道岭。位于哈密市西约80公里的三道岭镇,现为一处大型露天煤矿所在。20世纪30年代,杨钟健、德日进在这里工作时,在第四纪黄土层的最上部及地层表面,发现不少细石器。包括用砾石打制成的刮削器、细长石片、锥形石核等。细石器石料,主要为玛瑙和石髓...
17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七角井。遗址位于天山中间的七角井盆地内,曾先后发现两处细石器分布点。 其一,在七角井镇西10公里左右。杨钟健、德日进曾在这里采集到砍砸器和扁锥形石核。这类石核,是新疆细石器遗址中比较典型的文化遗物。遗址区所在,除一区土庙遗迹外,是典型的戈壁...
18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类型: 遗址
木垒河。遗址位于木垒县城内约500米,处木垒河东岸草地上。细石器散布在南北约200米、东西约50米的范围内。共采集得石器标本72件,绝大部分为细石叶。石质主要为燧石及矽质板岩、石英岩、石英、玛瑙等,特点是大型打制石器与典型细石器共存。细石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