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铁盖达坂通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73
作品名称: (二)明铁盖达坂通道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73.pdf
分类: 道路
分类号: K878.4
主题词: 古道-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自塔什库尔干县城至克切克巴依,即红其拉甫河与喀拉其古尔河汇流处,路线、走向均同前。只是至汇流处后,沿喀拉其古尔河谷西行,经库依尼沙拉木到排衣克检查站。至此,在河北岸小山梁上,见不规则方形土堡一处,堡墙依地势铺展,周长200多米,墙高近3米,顶宽1米,堡墙由泥、石、树枝交叠而成,南为悬岩峭壁,临喀拉其古尔河,正好控制了喀拉其古尔河谷。堡墙内遗迹保存不多,见土红色碎陶片,壁厚达1厘米。堡墙的时代,曾取城内采集之木板一块,进行碳14测定,时代结论与公主堡近同。清代,在排衣克设有卡伦,或与此有关。但同样不能据此就排斥这里更早也可能就有军事城堡的存在。 在排衣克土堡调查中,见所在山头野葱连片,高近20厘米,叶扁平,茎圆,开白色小花。 自土堡向西,沿河谷前进。河谷不宽,山前有草。水流比较急湍,夏日,骑马亦不能涉越。经恰特尔塔,至排衣克河入喀拉其古尔河汇流处,河谷比较开阔。在河南岸一稍高石岗上,有古堡遗迹一处。堡墙近方形,每边宽约4米,残高3米,未见其他遗物。古堡正好控制河口谷道,也正好成了古道具体路线的说明。 由此更西行20公里,罗布盖子河自南来汇。道路至此,沿罗布盖子河向南稍偏西行,明铁盖山雪峰傲然耸立。罗布盖子河谷不宽,一些地段只一二百米。地势愈来愈高,但一路水草不断,青草如茵。再行20公里,抵达明铁盖达坂,达坂海拔高度4709米。地势较红其拉甫稍高,但路况较好。据曾经穿越过达坂的人们反映:越明铁盖达坂进入巴基斯坦后,道路也比较平顺。新中国成立前,塔什库尔干与巴基斯坦地区间的交通往来,均取此途。这条路线,也是中华民国政府规定的英国驻喀什总领事由印度进入塔什库尔干地区时的“正式、经常路线”。足见其在有关通道中,是比较利于通行的一条。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后,沿明铁盖河谷西南行,经古尔根帕契、波布尔、木库什、帕特,沿河谷转向正南,谷地较为开阔,顺山势直下,至米斯加尔、帕苏、坎巨提,与中巴公路路线合。更前,进抵吉尔吉特。 在中巴公路修建过程中,沿途发现过不少古代遗迹,如岩刻画、磨岩刻石(包括汉文刻石)及佉卢文资料等,可以作为自红其拉甫、明铁盖达坂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古道走向的生动说明。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