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离关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75
作品名称: 雀离关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088.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77
主题词: 关隘-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史籍中曾见焉耆有雀离关,但却未见龟兹雀离关的记录。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龟兹境内有二“昭怙厘”伽蓝,彼此隔河,东西相称。伯希和在其《吐火罗语与库车语》一文中,从语言学角度,论定“雀离”同于“昭怙厘”,提出不仅有雀离寺,而且有雀离关,遗址在库车县北稍偏东的苏巴什。而唐代龟兹,在交通冲要之处置关设寺,彼此同称,非止一见。实际遗址也显示了古代寺院与关隘并存的情况,故本文明确提出“雀离关”的存在,并予申述。 对东西昭估卧佛寺遗址,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曾详予记录,名之为“苏巴什”古址。并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刊布过他实测的城关遗址的平面图。把雀离寺遗址,称为苏巴什古城,算得一误。但其所以有此误,很可能在于,古寺遗址群中,确实见一古代城堡。笔者1985年在这里调查,古城堡仍然保存完好,作为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屹立于地表。 城堡设置于库车河(铜厂河)出却勒塔格山口处。居河西岸。南北略长,东西稍狭。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堡墙仍高达5米以上,只南边一个方向有门道,并见瓮城。黄文弼在这里曾采集到古龟兹钱币及波斯翁米亚王朝时期库思老二世时(651~702)所铸银币。城堡以北、以南,为大片佛教建筑遗迹。在南北近700米、东西近200米的范围内,佛塔耸立,寺院巍然,虽都已倾塌,但残迹显示的宏大规模,仍给人以很深印象。在库车河(铜厂河)东岸,依山势走向,亦见南北延伸的古代堡墙一段,残长近百米,耸立于山脊之上。而在长500多米、宽150多米的范围内,同样是佛寺佛塔丛丛列列,佛教塑像残段、壁画残块仍可辨析。隔库车河彼此遥遥相对的古堡、丛集的佛教遗迹,显示了很不寻常的规模、气势。 源自天山的库车河,穿山越,谷100多公里,至此,奔突穿出雀离塔格山口,泻入库车绿洲。而与雀离寺共处的前述关城,正好控制了这一雀离塔格山隘口,成了龟兹王城北面的一座关梁,一座有力的屏卫。关城与雀离寺共存一处,据唐代通例,名此关为“雀离关”是言之有理的。自龟兹王城北行,40,多里后,即为雀离关。过关上行,逐渐进入天山。沿途水草颇盛。进入天山腹地后,有一高山湖泊(可能就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大龙池”?),过湖,斜向东北,有小道可入尤勒都斯草原。自尤勒都斯草原转南可抵焉耆绿洲。斜向西北,可进入特克斯盆地,与伊犁盆地相通联。尤勒都斯草原,水草优良,是十分理想的放牧场。唐代,也曾是西突厥的重要牧业基地之一。因此,拱卫唐龟兹王城——皮朗古城的东北方向,控制库车河谷,是至关重要的。有见于此,在控扼库车河进入绿洲的隘口——却勒塔格山口,设关屯兵,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 对库车河两岸的佛寺遗址,海内外有关学者,一般都认为是玄奘所记的东西昭怙卧大寺——即雀离大寺。而与雀离寺共存一处,控扼却勒塔格山隘口的唐代关梁,称之为“雀离关”,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