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432 条
2021年
143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32 条
传说、奇闻
176条
其他
732条
动物
81条
土地资源
20条
工业产品
8条
景物
34条
植物
30条
正文
1条
民俗
88条
气候、水文
39条
水果
17条
疾病
11条
矿产
17条
粮食
24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5条
美食
30条
艺术
119条
颗粒列表
共 1432 条
66
/
9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76
柯柯牙绿化景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进阿克苏 2004
|
类型:
景物
柯柯牙绿化景观位于阿克苏市和温宿县间,总长20余千米,林区面积约2500公顷,为人工建造绿化林区,区内林木成阴,瓜果飘香,亭台楼榭,雕栏画栋,流水潺潺,曲径通幽。柯柯牙绿化工程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境内外游客。
977
铁热克森林公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进阿克苏 2004
|
类型:
其他
拜城县铁热克森林公园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区内有各种野生植物50余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园区内已拥有蒙古包十余座,设有骑马、骑骆驼等场地,基本建成一座集野生植物考察研究、森林探测、休闲避暑与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978
沙棘林旅游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走进阿克苏 2004
|
类型:
其他
沙棘林旅游风景区位于乌什黑山北麓、托什干河南岸,占地面积66.67公顷。这里小溪遍布野草丛生,绿草如毡,气候宜人。特别是秋天,熟透了的沙棘果,仿佛挂满了一串串的红灯笼,登高远眺仿佛置身于茫茫林海之中。这里有蒙古包、小木屋、林迷宫和露天舞场等...
979
披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头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人们大多是蓬头垢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的逐渐形成,人们对于脸面之上的头发开始进行梳理。考古资料表明先秦时期新疆居民的发式主要有披发、辫发和剪发等几种...
980
辫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考古资料表明,西域地区在距今3800年左右,就进入了辫发时代。考古工作者在罗布泊孔雀河古墓沟墓葬中发现了一组女性雕像,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皆“梳短发,垂与颈后”。哈密五堡出土的古尸头发棕黄色,直发梳辫,长及腰际,也见剪发和短辫。且末...
981
剪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剪发又称“断发”,这是一种汉代以来西域诸国和部族中常见的发式。剪发在古代中原汉人中十分少见,主要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一传统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总的特征是蓄发不剪。地处西域的各族人民,除汉族以外,这种观念非常淡薄,与之相反的剪发,...
982
峨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高束的发髻,因此也叫高髻。这种发式自汉代在中原内地流传。当时京城长安流传的童谣说:“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到了唐朝这种耸立于头顶的高髻仍然风行不衰。盛唐时期的峨髻高达30多厘米。如元稹《李娃行》载:“髻鬟峨峨高三尺,门...
983
回鹘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唐代回鹘女子所创造的一种发式,高10厘米左右。是将头发束于顶,然后在头顶挽成椎状的发型。发髻的根部,用红绢系住。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围棋仕女图》中的贵族妇女所梳的就是这种发式。唐朝中期,回鹘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回鹘政治势力...
984
惊鹄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一种向上作腾举势的被文人形容为“离鸾惊鹄之髻”,也叫“惊鹘髻”。这种发式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叫“惊鹤髻”。从这种发式的名称来看,与鸟有关,即将头发编成惊鸟展翼欲飞的样子。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几件女舞俑(图8),头发被梳成两羽翼...
985
交心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也是一种高髻。这种发式与惊鹄髻的形式较为相似,其梳挽方法是集发于顶,分成两股,编挽时,两相纠结,呈交叉状。《杨太真外传》记载:“玄宗在东部招一女,容颜颜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床前”。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所见线刻的妇女形象即梳交心髻。吐鲁...
986
堕马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发式。这种发式最初兴起于东汉桓帝时期,当时外戚梁冀的妻子孙寿十分美丽,又善于打扮自己,发明了著名的堕马髻,就是将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成一个似坠非坠,偏向一侧的大髻,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动态感,因为看上去像从马上刚刚摔下来,所以叫...
987
低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唐代西域女子特有的一种发式。《围棋仕女图》中那位侍女梳的就是这种发式(图11)。它的梳法是将头发梳上头顶,再压成低髻。低髻虽然没有高髻那样繁复浓艳,但年轻的女子梳这种发式自有一种清秀伶俐之感,这种发式在唐人诗词中也有表现,如温庭均所写:“...
988
假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在我国古代,妇女头发的长短、疏密是衡量美的标准之一。中国古代男子特别欣赏女子浓密的黑发,有些女子为了使自己的头发从视觉上感到特别的丰厚,在梳理高髻时,往往在真发中掺入他人的毛发,更进一步是使用现成的假发,所以假发在古代十分流行。假发在我国的...
989
螺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最早兴起于印度,后来与佛教一起传入西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佛陀或壁画中的菩萨大都是此发型。阿斯塔那167号墓出土的《舞伎图》中服饰华丽、形态端庄的年轻女子,头上梳的就是螺髻(图13)。螺髻传入中原后,深受中原妇女的喜爱。唐和凝《宫词》中就...
990
半翻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初唐高祖时期,宫内流行的发式。此髻的编法是将所有的头发集束向上至头顶,然后向侧盘垂,使之略有前倾。这种发式在唐人绘画、石刻及泥塑中有大量反映。《妆台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贞观中梳归真髻,帖五色花。”吐鲁番喀喇和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