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981
专题名称: 剪发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2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剪发又称“断发”,这是一种汉代以来西域诸国和部族中常见的发式。剪发在古代中原汉人中十分少见,主要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一传统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总的特征是蓄发不剪。地处西域的各族人民,除汉族以外,这种观念非常淡薄,与之相反的剪发,受到西域各民族的喜爱。于阗在汉代就有剪发的习尚,如出土于和田地区北部沙漠的约特干遗址中的一位妇女塑雕像(图4),她的造型散发出现代年轻少女的青春气息,一头浓密的剪发,垂于双肩,非常引人注目。剪发是龟兹国人时尚的发式。《晋书》云:“龟兹男女剪发垂项。”龟兹国中众人除国王外,无论男女“皆剪发垂于齐项”。据史料记载,剪发流传甚广,在汉代的波斯、康国、罽宾等周边国家的居民,都有剪发的习俗。《大唐西域记》云:“龟兹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上的龟兹供养人中,可以看到剪发这种发式。克孜尔壁画中的“马本生故事”,“商王本生故事”中的商人都是剪发,可见剪发在晋唐时期的龟兹古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发式。焉耆同样属于剪发民族。《晋书》卷97记“其俗丈夫剪发”。疏勒女子也喜欢剪发,韩国汉城现存一座巴楚吐木休克出土的女像,前额刘海的剪发十分平齐,剪发披肩,生动再现了唐朝疏勒女子的剪发习俗。于阗人在汉代开始有剪发的风尚。出土于南疆和田北部沙漠深处的约特干遗址的一位妇女塑像,是汉晋时期的艺术品。她的造型具有希腊年轻少女的风采,一头浓密的剪发,垂于双肩,非常的引人注目。唐杜佑《通典》记于阗人的发式“与龟兹略同”,说明到唐代于阗人继续保持着剪发的发式。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